为进一步发挥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义,强化各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海门区财政局于3月11日正式启动本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本次启动仪式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副局长赵国红为22家涉评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负责人召开的集中进点对接会,第二阶段是财政局绩效科对参与本次工作的所有第三方机构项目组成员就海门的绩效评价创新模式和框架结构集中开展前期业务培训,整个启动工作共计参会人次达到了100多人。
服务民生实事 回应社会关切
海门财政聚焦惠民生,涉评项目着眼区委重点工作,回应社会关切。本次会议围绕本年度选定的24个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展开,涉评资金达18.97亿元。其中:涵盖教育、养老、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民生实事的项目12个;对当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发展类政策评价项目4个;涉评的6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相关部门均为具有主管政府专项资金的重要职能部门;事前绩效评价分别为1个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和1个政策绩效前评价。区财政明确要求第三方机构就评价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大量的前后绩效变动情况的问卷调查,旨在让老百姓更多真实的参与到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中,使各类民生工程项目责任人更关注群众评价角度和满意度,真正做到民生实事求实效,惠民工程暖民心。
明确评价重点 创新评价方式
会上区财政局副局长赵国红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她对主管部门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工作协调,多方通力协作”、“强化结果应用,放大评价成效”、“严守工作纪律、确保评价真实”五个方面提出了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要求,督促相关部门全流程参与,推进绩效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对第三方机构从“积极找准定位,精心组织实施”、“提高业务水平, 确保工作质量”、“坚持客观公正,做到实事求是”“注重工作考核,规范工作流程”点明工作的的四大要点,使各项目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能各司其责,统筹协调,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
坚持以评促管 提升为民理财绩效
为帮助服务重点绩效评价项目的6家第三方机构了解和掌握具有海门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特色体系框架和新型分析模式,海门财政还对所有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召开了具体的业务培训,确保所有机构都对工作流程、工作要点、评价方案和评价报告等工作实施内容与其他地区的显著区别及差异原因,充分说明了海门最新升级的2.0评价模式的合理性和评价重点,要求第三方根据带有绩效改进实施方案的评审方案开展后期评价工作,将后期评价实施过程的侧重点转为核实项目前期存在问题的真实性、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等,在项目评价报告中,分析侧重点也转为对项目存在问题整改落实过程和成效的分析说明。同时,在相关建议中还可对无法短时间内完善的措施以及因体制机制等问题部门无法落实整改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为其他同类项目防范出现类似问题提出方向性建议形成借鉴,有效弥补了国内现有评价模式下的评价结果应用所固有的时滞性短板,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做深做实重点绩效评价,有效推动部门预算管理的完善和提升。
本次会议进一步重塑了重点绩效评价组织程序和评价规则,为后续参与绩效评价的多个主体通力协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财政将会在现有的创新基础上,持续深耕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用更多更活的管理模式引导部门、第三方机构、外聘专家等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发力,形成部门主动投入年度绩效提升进阶大比拼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