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包场村、包新街社区:“管家”式服务 将群众的“急难愁盼”管到“家”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为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活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海门港新区探索推行“宅上党小组”建设,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现开设“宅上党小组”专栏,重点讲述各村级党小组在强化政治引领、密切联系群众、整治村庄环境、塑造文明乡风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真正汇聚家门口的红色力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阵地建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的先锋形象。

为贯彻落实“帮扶结合”乡村治理理念,助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包场村、包新街社区遵循因地制宜、力戒形式、服务群众的原则,推行“宅上党小组”建设,化身“贴心管家”,就近就地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架起党民“连心桥”。

小组扎根,强化阵地建设

宅上党小组突出村落元素,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选择村宅作为“前沿阵地”。利用小微空间,盘活闲置房间、院落、长廊等资源,配备桌椅、电视机、宣传栏等设施,建设专属“宅”领域,同时配备党旗党徽、党章党规册子、党报党刊等,建立了规范化“宅上党小组”活动室,方便党员就近开展组织活动。为强化组织功能,党小组成员轮流组织生活会开展交心谈话,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公示承诺、考核评议,实现政务“透明”。

连民连心,解决群众所忧

为让党政方针落实落地,宅上党小组成员坚持“敲开群众门”,让消息围着村民跑。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农技致富等活动,倡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大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包场村宅上党小组组员朱春发通过“党员联户”“党员包户”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党员叶建慧等自发组织开展敬老、助困、扶幼等30余次志愿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将实实在在的温情送进村民心坎里。

党治融合,引领乡村善治

为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包场村宅上党小组坚持将党建引领融入生态、民生、乡风建设当中。乡村环境怎么“治”?“三包一带”成抓手。宅上党小组发动党员带头门前屋后“三包”,让村民成为环境整治主人翁。村民矛盾如何“解”?宅上小组来协调。针对村民“闹心事”,党小组挑选村内党员老同志作为“话事人”,聆听社情民意,巧解邻里恩仇,实现矛盾“日清日结”。文明乡风怎么“塑”?“最美评比”少不了。文明乡风“常塑常新”,党小组通过定期开展“最美农户”“最美共产党员户”等评比,以“头雁”力量带动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真正让村民感受到党员就在我身边,乡村建设我参与。

“党员就在家门口,从此再也无忧愁”。宅上党小组就像贴心“小管家”一样,随时随地帮村民满足需求、解决难题,让老百姓能够真正想得到党、看得到党、找得到党,在党民互动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共建和谐村。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