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河塘村:乡村振兴,从秸秆的变“灰”为宝开始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金秋佳节,乡间满是“玉米、水稻、黄豆、赤豆”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丰收喜悦,但丰收过后少不了“恼人”的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空气,弃置地头污染水源,导致本该清新的乡间空气,却在丰收过后烟火缭绕。对此,海门港新区河塘村开展了“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助力碳中和,振兴小乡村的探索。

“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碧水蓝天”。自新区秋季秸秆禁烧正式启动,河塘村签订2021年秋季秸秆禁烧禁抛禁乱堆“三禁”和综合利用承诺书100余份,发放秸秆“三禁”及垃圾禁烧禁抛宣传资料300余份,利用村居主干道沿线悬挂横幅、播放流动小广播等在乡间地头进行不间断宣传。

水稻丰收,采取机收作业,从根源上实现了秸秆禁烧禁抛。

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巡逻队雄赳赳气昂昂,分三个小组开展河塘、新合、马岸三个片区巡查,一抹中国红成为秸秆禁烧禁抛一道道靓丽风景线。此外每天早中晚三次的无人机航拍巡查黑斑,水陆空三级保障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取得实效。

网格员带领着志愿者队伍,举着铁锹,架着拖拉机,前往秸秆中转平台处理秸秆、垃圾,坚守在处理秸秆禁烧禁抛的最后一道防线上。村委会夜间亮起的灯,更是印证了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们的初心使命,只为还一方蓝天白云净土。

变废为宝是处理好秸秆的最后一步。将秸秆转给新能源公司“变身”为生物质燃,秸秆离田再利用,不仅助力乡村生态管理,还能为设置的公益性临时岗位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增加部分村营收入。巧用“恼人”的秸秆助力“喜人”的乡村振兴事业,也为碳中和这项全球大工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