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实业振兴 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实体经济是海门的立区之本、兴区之基、强区之要。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对聚焦实业振兴,增强现代产业的硬核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席党代会的党代表围绕实业振兴进行认真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实施好实业振兴工程要以链式发展为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开发园区为主阵地,以骨干企业为主力军,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推进海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链式化培育大产业

产业是实业振兴的核心,产业、企业、企业家是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法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聚焦产业链发展力、支撑力、竞争力提升提优,为海门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区党代表、区发改委主任俞军指出,加快培育大产业,要以链式发展为主方向,重点打造具有海门标志的优势产业链、地标型产业,突出“链主”企业培植壮大,大力实施“1532”大企业培育工程,以“3+3”产业生态群为基础,聚力打造以精品钢、工业机器人等12条工业产业链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现代金融服务2条服务业产业链为“突破”的“12+2”链式产业发展新格局,五年再培育2至3个500到1000亿级产业集群。

俞军说,区发改委将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产业链工作抓紧抓实,致力于打造一批全球有影响力、全国高知名度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把海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高度。一是培育“强”的主体,提升产业链行业主导力、控制力。突出“链主”企业培育,鼓励中天钢铁、招商局重工、当升科技、振康机械等优势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快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厚实产业链基础。同时,通过大企业梯度培育,充实产业梯队、壮大产业森林。二是积蓄“拓”的动能,加快产业链能级跃升、向上突破。突出前瞻视野,立足长三角,完善产业链招商机制,综合运用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商大使、“以商引商”等方式,围绕产业链痛点、堵点、断点,重点招引一批与海门产业契合度高的产业链头部企业、关键支撑企业和科创类项目,推进产业链“拉长补短”、耦合高效。指导各产业链制定专项规划、组建专家团队,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抢占产业链和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三是培塑“优”的环境,打造产业链一流发展生态的“海门样本”。研究专项政策,完善服务机制,健全监测体系,梳理“供应链图谱”,丰富完善配套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进一步用好“海企通”企业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与集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用好现有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在引才用才、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施策,营造固链稳企的一流生态,形成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快速推进重大项目

项目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区党代表、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一兵表示,重大项目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关键要让项目招得到、落得下、推得快、产得出。要突出重大项目的顶梁柱作用,构筑海门大项目梯队格局,系统谋划突破大项目落地的要素瓶颈,建立高效推进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快建设、快转化。

“开发区是重大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中挑重担,作贡献。”王一兵说,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一门心思攻项目,聚精会神推项目,潜心招引一批行业巨头、产业龙头项目,特别是承接50亿级、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快速在产业布局中落子,奋力打造产业新高地、名企俱乐部。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提升能力,优化流程。围绕提速,形成强大合围之势,让每个人急起来、跑起来;让难点问题不再卡、不再等;为投资商节省时间、减少成本,为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下阶段,胜宏科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力争在8月1日实质性开工建设。对其他重特大工业项目,加大推进力度,想方设法使其早出形象、快出形象。着力推进项目竣工达产,锁定2019、2020年开工建设的22个产业项目,一企一策,精准施策,排出节点表,制定路线图,加快项目的实质性转化。明确每个项目达产销售目标,强化和企业间联动,把工作做实做细,实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深挖产出潜力,全力提高转化项目数和平均产出。以服务重特大项目“十条工作举措”为抓手,实施“招商人员全程化、部门联动集成化、会办制度常态化、政企履约严格化、项目产出可控化、创新服务品牌化”的六化行动,将全年计划开工建设的重特大项目摆上“作战图”、套上“紧箍咒”,以分秒必争的速度、专业专注的精神、可靠贴心的服务,全力打造园区服务新品牌,为海门营商环境的大提升贡献园区力量。

提升开发园区承载力

大产业的培育、大项目的突破,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开发园区是重要载体。区党代表、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说,只有加快开发园区载体建设,锁定开发载体的发展目标、产业定位,驰而不息抓好开发园区建设,开发园区就能在海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成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海门港新区作为大通州湾建设的核心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黄卫国说,海门港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本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特别是突出大通州湾核心区发展定位,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发展路径,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海港新城为支撑,全面重塑园区发展格局,全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力争工业应税销售五年再造一个新海门,成功创建省级开发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开发开放,加快建设集疏运体系,发挥江海河直通联运核心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口岸开放为引领,以陆路交通为重点,全面构建“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集疏运体系新格局。二是聚焦实体经济,全力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和百亿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沿海产业体系。以省级园区为主定位,专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进一步激发园区活力。以链式发展为主方向,重点依托精品钢、循环经济、临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开展“靶向”招商,精准选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资源、力量和政策全面向重大项目倾斜。以集约发展为主动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三是聚焦宜居宜游,全面建设现代化钢铁新城,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高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一座宜居宜游、富有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钢铁新城。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增强城市核心承载力,提高宜居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最美沿海风景线,形成“点、线、面、带”相结合的沿海生态旅游格局。

大力培育大企业集群

大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海门骨干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单体规模不断壮大,对全区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区党代会报告对我区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区党代表、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樊丽红说,大企业培育要围绕我区确立的“三航”计划,着力构筑50亿、百亿和千亿级大企业梯队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集群。

樊丽红说,开发区是海门大企业培育的主战场,要按照区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大企业培育力度,结合海门区提出的“1532大企业培育”计划,深入研究、做实做细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工作。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入、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型、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大力发展高技术海工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重点行业,将扶持政策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倾斜,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提档升级,通过引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国际化。加大“小进规”培育力度,通过建立“小进规”培育库,将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的临近规模企业、营业收入1000万元到1500万元的高成长性企业列入重点培育对象,“一企一策”,明确专人,做好跟踪服务和数据监测工作。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立副科职以上领导挂钩企业制度,实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建立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急需破解的难题,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要充分利用园区商会、骨干企业群等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企业的贴心人。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加强对进入大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做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