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门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1月24日,区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手足口病并非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即使孩子上半年患过病,下半年仍有可能再次“中招”,家长需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以及手、足、臀部等部位皮肤出疹。区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与性病艾滋病防制科科员刘金凤说:“手足口病是‘季节性访客’,春夏高峰一般出现在5至7月,秋冬高峰则出现在10至12月。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繁多,孩子感染一种病毒后仅能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若接触其他型别病毒,仍可能再次发病。”
做好家庭防护是抵御手足口病的第一道防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日常勤通风,每天开窗2至3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定期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暴晒等方式;尽量少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刘金凤提醒。
手足口病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轻症患儿无需输液,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护理,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即可。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可能是重症预警信号,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刘金凤说。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有效预防手段。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婴幼儿尽早接种,为孩子提供主动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