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港新区东灶渔业村位于国家级中心渔港——东灶港,以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为特色,是海门唯一以海洋捕捞为专业的渔业村。近年来,东灶渔业村将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作为实现“消薄增收”的关键途径,通过仓库、办公楼的改建和码头、冷库的提质升级等举措,盘活村集体“造血”功能。前日,记者采访获悉,该村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300万,达到365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夯实村营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记者一走进东灶渔业村,就看到两处经过翻新改建的物业用房。据东灶渔业村党总支书记蔡鑫介绍,这两处物业用房原先为废弃的冷库和办公楼。2019年东灶渔业村将办公楼进行修缮后承租给了当地企业用作办公场所,创造了每年7万的租金收入。同时,村里经过商议斥资120万元将冷库改造为渔业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海门惟一的海洋渔业服务大厅和渔民培训学校。蔡鑫表示:“渔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将全区的渔业服务组织全部融合、汇聚到我们村,为全区的渔业集中管理搭建了一个阵地,不仅如此,渔民们也有了一个能容纳210人的培训基地,可以为渔民们提供专业培训,还能为今后将渔业村打造成现代化渔业基地和智慧型渔港奠定物质基础。”该项举措的实施,得到了渔民们的称赞支持,渔业村也获得了每年5万元的稳定收入。
激活低效资产,为村营收入稳定增长注入动力。作为海门惟一海洋渔业村,该村现有港内渔用码头15座,专供渔船补给靠泊。但由于码头偏小,不利于渔船网具整修,东灶渔业村抓住了渔港改造机遇,逐步加大对渔用码头的投入力度,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提高通航、靠泊、装卸、水产品交易能力;完善渔用码头日常维护、清淤疏浚、灾害抢修机制,提升渔港避风体系,多渠道增加码头附加值。蔡鑫介绍:“在提升码头附加值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所有的村集体资产投放到政府公共交易平台竞标,确保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一个码头从原来的一万多元通过竞标一下子达到了18万多,2020年我们村依靠码头资产带来的村营收入达到28.42万元。”东灶渔业村的资产低效现象还普遍存在于众多的渔用仓库,为彻底激活资产,从今年开始,渔业村准备与海门港新区的众多企业对接,将旧仓库进行全面的提档升级,改造成企业员工宿舍、办公场所,获得村企双赢。蔡鑫说:“我们有一个项目已投入20多万正在改造,也在和企业对接协商中,估计在年底能创出效益。”
近年来,东灶渔业村一直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路径上积极探索,除了多举措发展物业经济外,还通过托管政府资产、村企联盟等途径,多途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的良性循环。“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持续上涨,提高村民幸福感。”蔡鑫表示,东灶渔业村将继续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因地制宜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美丽乡村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