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废旧农膜从“环境负担”变“可换钱宝贝”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点击数:

“以前地里的废旧农膜随手丢,既影响种地又影响环境,现在送到村里回收点能换钱,一亩地补贴300元。”前几天,四甲镇八索村大棚种植户邹延炉看着志愿者把自家13亩草莓地的废旧农膜搬上车,笑着算起了“环保账”。

如今,在八索村,曾困扰村庄环境的废旧农膜,早已成了村民眼中能换实惠的“宝贝”,全村农膜回收率超90%。

以前,像邹延炉这样的种植户常为废旧农膜犯愁。大棚种植每年都会产生不少塑料膜,随意丢在田间地头,风一吹四处飘,既影响土壤墒情,又让村庄看着“乱糟糟”。普通农户家里零散的农膜也一样,量不多却没处送,堆在角落成了环境负担。

这一难题的破解,源于八索村的一套农膜回收机制。“我们让村委牵头、农户参与,先解决‘交废难’的问题。”村党总支书记李波介绍,村里在村部设了集中收储点,零散农膜由农户送交晾晒,大棚种植户的规模化旧膜则由自己规范归集,再由村级力量统一收集转运,最后送至供销社镇级网点嘉源农资站。

为了让更多农户参与,村里还动了不少心思,村广播、微信群常常发布回收政策和补贴标准,让村民清楚“交农膜能换啥”;对大户制定定期送交的规则,方便集中处理;定期巡查田地,遇上农户没来得及收的残留农膜,当场帮忙清理。如今,八索村的农膜回收已成常态。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