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水韵海门的生态画卷上,正展开一场细致入微的“体检”。为深入贯彻省厅关于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决策部署,近期,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监测站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2025年全年建成区水体消劣提质例行监测任务。
水作为城市的生命之源,其水质安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人居环境以及民众的福祉。本次监测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是对我区四季度建成区水体健康状况的一次全面系统摸底,更是推动水环境从“消劣”向“提质”转变的关键步骤。通过持续跟踪监测,我们能够精准掌握水质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切实守护海门的“一湾碧水”。


本次监测覆盖范围广泛,代表性显著。监测人员的身影活跃在海门河、圩角河、青西河、通沙河等城市骨干河道,同时也深入各居民小区内的静谧湖塘与景观河道,累计监测28处点位,构建了一张覆盖建成区的严密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项目涵盖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溶解氧、水深及透明度等关键指标,它们能够综合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状态及自净能力。采样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固定与运输,确保每一个环节准确无误;分析人员则精益求精,确保每一组数据真实有效。

从本次监测的初步结果来看,海门区持续巩固水生态环境,大部分水体相较去年同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部分水体仍需加强综合治理,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需着力攻坚。一是强化溯源分析。执法人员将依据本次监测数据,对重点区域和问题河道进行深度溯源排查。二是推动协同治理。后期将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加强长效监管。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监测与预警机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巩固治理成果。
守护水清岸绿,非一日之功。海门生态环境监测站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担当好水环境监测的“排头兵”。通过一次次精准的监测和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为海门建成区水体“消劣提质”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