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江风轻拂,携着一缕微凉,悄然掠过海门这片依江而盛的土地。于此处,水,不仅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发展的根基,更是生态安全不容突破的底线。保障每一滴流入长江的水都纯净安全,让千家万户的水龙头中流出令人安心的水,这是生态环境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近日,海门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军带队,前往关乎区域水环境安全的关键节点——海门东洲污水处理厂与海门长江水厂,开展了一场全面细致、切中要害的重点水环境风险区域环境安全帮扶工作。


第一站:污水处理厂——聚焦城市“肾脏”,筑牢出水入江最后一道防线
帮扶第一站来到东洲污水处理厂。海门东洲水处理公司正推进提标改造,两座4000立方米罐体的临时应急设施已实现通水调试,为东洲水处理厂一、二期工艺提标改造提供关键过渡支撑。帮扶组一行径直走向核心工艺单元。“改造期间对水质波动有哪些措施?”“临时应急水处理设施的菌种准备情况怎样?”“高效沉淀池和滤池的运行参数是否稳定?”在粗格栅、提升泵房、生化处理池、深度处理车间以及出水口,刘华军观察细致,提问专业。他格外关注在异常天气或突发状况下,厂区能否确保处理效果稳定达标,应急预案是否完善且经过有效演练。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水环境的‘守护者’,更是环境风险的重要管控节点。”他指出,必须时刻保持安全警觉,不仅要保证日常出水稳定达到甚至优于国家排放标准,更要具备应对各类潜在风险的能力。他认真叮嘱企业负责人务必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同时,他着重查看了污泥处理处置环节,强调污泥的安全、规范处置是污水处理全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实现无害化、资源化,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站:长江水厂——守护生命之源,全方位保障饮用水安全无虞
离开污水处理厂后,帮扶组立刻转往海门长江水厂。这里堪称全区人民的“大水缸”,水源地的安全以及供水水质的安全,关乎最基本的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是环境安全工作中绝不能有闪失的关键所在。
在取水口,刘华军详尽询问了近期水源水质的监测状况,尤其针对上游来水可能引发的风险,了解了预警监测机制的运行成效。他认真检查了取水口周边的防护举措和环境情况,要求务必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强化日常巡查与视频监控,严密防范各类人为活动或突发事故对水源造成污染的问题。“饮用水水源安全是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刘华军表示,要构建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加强对长江原水水质的预警,完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形下,都能最大程度保障供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心水、优质水。

此次具有针对性的巡查,串联起“从取水到排水”的完整水循环管理链条,深刻体现了海门生态环境局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系统思维以及坚守底线的决心。
环境安全,永远都在前行的路上。每一次巡查皆是全新的起点,每一次发现都是改进的良机。相信在海门生态环境局的严格监管与科学指引下,在相关运营单位的携手努力下,海门的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将更为严密、坚不可摧,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