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三网”融合托起人民健康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区医保局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关切,全力构织“医疗保障兜底网、照护服务温情网、医保服务便捷网”,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报销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减轻群众负担,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截至目前,我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0余万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稳步提升。

织密医疗保障兜底网解民忧

“感谢医保局,给我提供了那么多的帮助,我11万元的医药费,居然报销到了7万5千多,要不然这次生病我家真的就被压垮了。”余东镇的张姓村民激动地对区医保局负责人表示感谢。据了解,这位村民是一位血友病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血透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区医保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阶梯式医疗救助,他还能获得6813元的医疗救助。这一切得益于区医保局近年来努力构筑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阶梯式医疗救助+补充商业保险”五重医疗保障兜底网。

目前,我区的90多万常住人员已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区医保局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政策,参保居民中,属于我区医疗救助对象或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符合大病保险待遇规定的,起付线标准降低50%,起付标准以上各费用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将所有建档立卡户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享受“一站式”救助结算。同时,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采购率、完成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省平台系统联网率均达100%,目前,已平稳落地国家112个药品及冠脉支架集采、省11个高值医用耗材联盟采购等改革,年节约医疗费用约6000万元,切实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织牢照护服务温情网暖民心

家住海门港新区的村民陆莹,因母亲患帕金森长年卧床,父亲也已年迈需要照料,重担一直压在陆莹身上,每天单位、父母家、自己家来回奔波,精疲力尽。“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医保局给我送来了照护保险居家上门服务,从申请到评定只用了一周时间。自那以后,母亲就成了照护保险的受益人,每周有专业护理团队上门为她服务两次,小到理发、剪指甲,大到洗澡、翻身、护理褥疮,事无巨细。此外,每月还能领取450元补助,家庭重压一下子得到了缓解。前不久,又收到了辅具公司送来的护理床和轮椅。”含着泪,陆莹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政策的暖心处。

照护保险制度的推出,大大破解了失能、失智家庭的困境。暖心的政策,护航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照护保险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全区已有5966人通过评定享受待遇,3152人享受上门服务,3421人享受辅具服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体系和“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体系。

织细医保服务便捷网纾民困

“海门医保卡在崇明也能刷,太方便了!”今年90岁的冯俊是海永镇退休职工,不久前突发疾病,选择就近到上海崇明就医,出院时直接刷卡结算。冯俊说,以前到崇明看病,必须得先垫付医药费,再回到海门报销,特别折腾;如果没有转院单备案,自费部分还得多付10%,“现在好了,一出院就地报结,省事更省心。”海永镇作为海门区在崇明岛的一处飞地,常年有约5000人在此生活就业,镇上仅有的一家一级公立医院,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去年,区医保局为海永镇所有参保人集中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有效疏解了海永居民异地就医的堵点。截至目前,海门32项医保业务实现“全城通办、一卡通刷”;创新开通了医院端、医保APP等便民备案渠道,全区办理异地就医69190人次,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推行“一单制”直接结算,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垫资跑腿负担。

在此基础上,区医保局还在今年着力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加快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向区镇、街道延伸,缩小服务半径,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打造“医保24小时”服务品牌,方便群众家门口办理,实现“小事不出‘圈’、群众‘零跑腿’”。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