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纠纷就犯愁,现在有‘法律明白人’上门帮忙,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正余镇法治建设的温暖成效。五年来,正余镇紧扣“八五”普法主线,将法治建设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今年7月,正余镇某企业发生一起工伤事故,家属情绪激动,扬言要围堵企业,这一场可能激化的重大纠纷在法治框架下得到妥善化解。镇司法所、派出所、调委会等多部门迅速联动,组成专业调解团队。调解人员一手拿着安全生产法厘清责任,一手握着“分期付款+人文关怀”方案平衡利益,经过多轮协商终于促成调解。目前,首期赔偿款已支付到位。
完成调解之后,相关部门及时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法治教育,实现“调解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正余镇深知,只有让法治精神真正扎根基层,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因此,正余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10名法律顾问驻点19个村居,118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既是普法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更是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五年来,这支队伍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
自2023年以来,正余镇共成功调解纠纷2939件,成功率达98%。调解员们既熟悉乡情民意,又精通政策法律,在调解中坚持“调普结合”,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这种“枫桥经验”的本土实践,成功地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日前在古坝村,一起因老人赡养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经过调解员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子女们达成轮流照料协议,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弥合了亲情裂痕。
在普法方式上,正余镇注重创新求变。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被赋予法治教育新功能,新建的法治文化公园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正余镇开展精准普法:领导干部专题学法强化依法决策能力,校园法治课护航青少年成长,企业“法治体检”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创新建立的“链上法律服务驿站”,为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实现法治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如今的正余镇,法治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最亮底色。群众从“知法”到“信法”,从“用法”到“护法”,法治信仰正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企业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村民依法维权能力持续提升,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
下阶段,正余镇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让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