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的海门大地上,一位“60后”企业家正以破竹之势推动传统建筑业向智能化跃迁。作为区人大代表、康博达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周炳高带领团队历时6年攻克技术壁垒,研发出砌墙、喷涂等系列建造机器人,用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建造的未来图景。
在康博达实验室,周炳高向记者展示团队最新成果:普通抹灰垂直平整度4毫米的行业标准,被其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提升至2毫米精度。“目前产品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10月实现批量量产。”周炳高自信地介绍道。这套覆盖建筑施工全流程的机器人系统,直击建筑业“招工难、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核心痛点,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康博达方案”。
紧扣国家发展脉搏,周炳高的科技版图延伸至康养领域。由其团队研发的智能康养机器人已进入江苏多家养老机构试点,具备生命体征监测、情感交互等创新功能,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会呼吸的家人”。在无醛全屋定制领域,康博达采用国际领先的环保工艺,打造从设计到安装的全链条绿色家居系统,实现“即装即住”的环保承诺,从源头降低环境负荷。“我们组建了四级研发梯队,主力研发中心设在南京,生产基地扎根海门。”周炳高特别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研发在外、生产在家’的布局,既依托长三角科创资源优势,又实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目前已带动本地就业超200人,预计未来3年将新增300个高技能岗位。”
作为人大代表,周炳高将一线经验转化为政策建议,提出三点核心主张:建立“高校+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机制,缓解技术人才断层;创新“专利+信用”融资模式,破解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搭建国企与民企应用场景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家赴苏南高端市场交流学习。“政府既要当好政策制定者,更能做好资源链接者。”他如是阐述着自己的履职理念。
对于未来,周炳高说:“我们计划2025年底实现智能建造机器人2000万~3000万元销售额,2026年突破5亿元大关,力争10年内达成智能建造机器人10亿元销售目标。”这位兼具企业家精神与代表担当的“科技拓荒者”,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命题,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