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黄华君是海门区城区司法所所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9年来,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埋头苦干,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为99%。他所在的司法所和海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司法厅、省调委会评为“江苏省优秀司法所”“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黄华君本人也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海门街道地处海门主城区,矛盾纠纷高发频发。在调解实践中,黄华君总结出调解工作“三件宝”,即“多动嘴”“勤跑腿”“热心肠”。2020年初,辖区某企业的船舶在作业时发生侧翻,导致有工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遇难者亲属齐聚企业讨要说法。黄华君闻讯到场,与死者亲属对话、抚慰,表示一定全力主持公道,稳定了现场局势。经调解,双方签订和解协议,防止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2021年的夏天,黄华君获悉辖区某游泳馆发生一起溺水死亡事件。他先后多次主动上门与死者家属、游泳馆负责人沟通,终于调解成功。
多年来,黄华君坚守在调解第一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法理情”融合,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妥善化解各类纠纷,被群众称为“海门街道的老娘舅”。一次,两家人来找黄华君评理。原来,两家人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下的卖早点,每天起早干活,楼上的常被惊醒,于是用半夜开电视、拖桌椅报复。两家人多次争执,甚至动手。黄华君采取“场景模拟法”和“换位思考法”,让他们交换住所,体验居住,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还有一次,辖区一位女士因家庭琐事抱着年幼的孩子欲跳楼,在黄华君的劝解下,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在“法理情”融合的基础上,黄华君归纳出“三心两意”调解工作法,即“公心”“耐心”“初心”和“诚意”“善意”。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调解工作离不开强力的队伍。黄华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教方法,传经验,带队伍,促进辖区86名专职调解员迅速成长。青年调解员缺乏经验,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难题,他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一次,两名调解员向他求助。纠纷起因是三十多户村民外包土地十年,三年后反悔要涨价,承包户拒不同意,调解无果。了解到外包租金确实偏低,黄华君讲法也讲理,提出了缩短年限或提高租金的调解建议,双方终于达成和解。为带好队伍,黄华君采取集中学习、岗前培训、案件研讨、季度考评等方式,提升调解员专业技能。在他的带领下,街道调解队伍日益壮大,打造了“老张通解室”“纠纷我来解”等调解品牌,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和调解战线上的先进模范相比,我做得还很不够。”黄华君表示,“调解工作无小事,这项事业,我将为之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