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门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8月14日上午,记者在区人民医院三星分院看到,来自区人民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的医生在坐诊。市民龚素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以前一直要坐车到城里医院看病,现在她在“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就能让区人民医院医生看诊。“专家上门来,大大方便了我们。”龚素美高兴地告诉记者。
随着人们对中医诊疗需求的增长,三星分院建立了省级五星中医馆。在中医馆内记者看到,拔罐、推拿、理疗等中医服务受到大家的欢迎。来自区人民医院的中医王晓东一边给患者看诊,一边给三星分院的医生开展技术指导。“在硬件设施方面,中医馆通过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和治疗仪器,做实省级五星中医馆建设平台。借助区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中医药保健养生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医院中医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医院影响力。”区人民医院三星分院常务副院长、三星镇卫生院院长李俊告诉记者。三星分院中医馆从无到有再到优,目前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
三星镇卫生院是区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单位,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海门区人民医院三星分院,下辖三星、天补、德胜三个院区。区人民医院三星分院实行“五统一”全托管运营,全面实现区域影像、心电中心一体化运行,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互认,不断提升救治水平,拓宽诊疗范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我们借助区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和专家团队,结合三星地区人口分布、年龄结构及疾病谱发展趋势,增设了儿科、五官科、口腔科,开设人民医院名医专家驻点工作室,普外科、骨科、感染科等专家每周坐诊,方便患者享受区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名医工作室、名医巡诊义诊及驻点帮扶等,多模式开展各种诊疗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良的医疗资源和实惠的诊疗服务,实现 ‘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真正方便百姓。”李俊说。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海门组建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龙头、全区20家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了远程会诊、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等医共体数据远程诊疗平台, 实现区镇卫生服务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何春晖说:“区人民医院与10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了区域内紧密型医共体,通过机制体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我区积极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平台,创新提出构建“一体三翼五中心+N”新发展格局理念,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一体化带动,做强三星、临江、海门港新区3个产业集中区综合性医院,5个区域化诊疗中心和N个卫生院覆盖全区,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重点推进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五大功能中心”建设,实现医共体内部检查检验结果跨院调阅互认,实现医疗资源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医疗服务能力、分级诊疗水平、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医防融合水平、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