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不言爱,都是爱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2日 点击数:

“七夕”节前,海门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上门看望了一对烈属夫妻。他们结婚55载,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他们就是黄德新和杨静梅夫妇。记者随同来到老两口家中,听他们讲述心路历程。

黄德新和杨静梅今年都是79岁,携手走过了55年。他们住在东风新村的一栋老居民楼里。屋子不大,只有40多平方米,但干干净净。东西虽然多,但也是归置得井井有条。杨静梅热情地端来水果,笑着说:“家里的物件太多了。年轻时候太苦了,所以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

记者注意到,在里侧房间的墙上挂着三张装裱过的烈士证明书,走近一看,上面分别写的是:杨廷再同志在执行革命任务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黄瑞家同志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黄瑞和同志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这三名烈士分别是杨静梅的父亲和黄德新的父亲以及小伯。

“我和老伴都是苦命人,特别是老伴,7岁时父母就都没了,后来唯一的亲人奶奶去世后,她就由政府抚养长大。”黄德新老人回忆,他和妻子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民政局,他去那边领贫困生文具。因为都是烈士子女,黄德新和杨静梅会坐在一起聊天,彼此述说心事,憧憬未来的生活……后来,19岁的黄德新参军去了安徽。那个年代通信落后,离开海门后,黄德新和杨静梅就断了联系。但黄德新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个和他有着相同经历、可以吐露心事的女孩。

说来也巧,黄德新的一名同乡战友正好认识杨静梅。在一次聊天中,战友知道了黄德新对女孩的心意,于是帮他打听到了女孩的住址。“之后,我就和她经常书信往来。”黄德新笑着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很淳朴,对待感情也含蓄,就算有好感也不会轻易说出来。”

虽然从不提“爱”,但这不是爱情又还能是什么?退役后,黄德新先是在徐州建设兵团工作,后又调往掘港筹建生产建设兵团。到了掘港,黄德新托人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每当休息日,他就骑车四五个小时到海门看望杨静梅。黄德新告诉记者:“当时她在海门手帕厂上班,去的次数多了,厂里的领导、同事就都认识我了。厂领导知道我们都是烈属,于是帮我们做媒,还张罗着帮我们操办婚事。”说到这儿,杨静梅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一开始,我还不同意的。”听到杨静梅这么说,记者有些惊讶。“我身世苦,身体又不是很好,怕拖累他,怕他跟着我吃苦。”杨静梅说。在黄德新的坚持下,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并在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

在女儿9岁时,家里日子有些起色,但杨静梅不幸患了直肠癌,需要立即手术。为了方便照顾妻子,黄德新从之前的工作单位换到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制钢厂上班,不仅要重新适应环境,工资也降低了不少。在妻子术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奔波在医院、工厂、家三个地方,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和尚年幼的女儿,基本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手术导致肛肠移位,经常控制不住地把污秽弄在身上。他一点怨言都没有,帮我擦洗,然后洗衣服、床单,还要反过来安慰我,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杨静梅说。

杨静梅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5次手术,欠了不少钱。为了贴补家用,为了能尽早把外债还清,黄德清在妻子身体好一些后,利用休息时间去干苦力活。如捡废铁渣、扛水泥,在工地上打零工……他都做过。

如今,黄德新、杨静梅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养生秘诀”。杨静梅会学着做健康小菜为丈夫调理心血管疾病,丈夫用新学的按摩技术为妻子缓解身体的不适……什么是爱情?他们可能从未说过“爱”,也从未将心意挂在嘴边,但却能从一而终,不离不弃。这两位一起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老人用无言的付出与行动,做出了对“爱”最好的诠释。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