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带动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今年以来,我区瞄准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目标,紧贴“持续推动完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持续优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两条主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城市发展“硬”实力,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轨道上的新海门”加速构建
7月5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北沿江高铁6标二分部跨S434连续梁,在历经20小时的连续奋战后顺利浇筑。这也标志着北沿江铁路桥梁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北沿江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是沿海及京沪辅助通道、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北沿江高铁6标,途经悦来镇、余东镇、常乐镇以及三星镇,标段长度在海门区境内34千米,正在进行主线架梁、隧道口开挖、桩基、地连墙等施工。
海门北站是北沿江高铁的第五座高铁车站,规划集沪渝蓉高铁、如通苏湖城际、沪通城际、机场快线、地铁于一体,同时通过GTC连接南通新机场,建成后将形成空铁联运、站城一体、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记者从项目现场了解到,当前,项目正在进行基坑基底加固和开挖施工。“目前海门北站进口四仓正在进行隧道主体施工(仰拱钢筋安装绑扎模板安装)和垂直开挖及钢支撑架设,开挖深度达10米。” 海门北站施工现场技术主管王光超介绍。
北沿江高铁预计2027年建成。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不仅增强海门与上海之间的联系,使通行时间进一步压缩至30分钟左右,还打通与南京、扬州、泰州等城市的高铁通道,更好地支撑了苏中地区的融合发展,显著提升海门的对外快速联通能力。
此外,洋吕铁路当前已具备全线开通条件,顺利完成了试运行。年底前,我区将推进疏港铁路实体化运营、洋吕铁路全线运营。
“内畅外联”路网加速布局
盛夏七月,长江沿岸,从海门穿越长江至苏州太仓的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现场,上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正忙而有序地推进工程。“目前,海太长江隧道主线基坑开挖完工,盾构始发井结构封底,盾构专用变电站启动建设,工程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经理张典杰介绍说。
海太长江隧道是海门境内第一条过江隧道,起自海门区沪陕高速,终于太仓市沪武高速,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海太长江隧道是南通“八龙过江”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历经“轮渡时代”“桥港时代”,随着海太长江隧道的实施,海门迈入和上海、苏南的“同城时代”。“未来,从海门10分钟就可跨过长江,半小时抵达上海市中心,40分钟直达苏南主要城市。期待工程能够早日建成,以后往返会更加方便。”从苏州回来探亲的周先生说。
在南通绕城高速海门段项目,现场正在进行路面摊铺。据了解,南通绕城高速海门段主线约16.2千米,匝道7.5千米。目前,项目中面层沥青摊铺以每天1.5千米的速度推进,预计8月中旬完成沥青中面层摊铺,进入上面层沥青摊铺及收尾工作,项目预计12月底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海门的对外快速路网,支撑沪苏通经济圈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公路建设按下“加速键”。目前,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中、南段(丝绸路—上海路)总体进展完成约70%,其中隧道段主体结构已全面完成,现全面进入隧道段附属设施、管道、道路等工程施工阶段。北段主线已完成,下阶段进行路基施工。长江路北延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74%,现场U型槽主体基本完工,高速北侧全面开展路基施工,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正余大桥施工图通过省级审查,招标预公告已发布。
江海河集疏运体系加紧完善
5月28日,一条装载钢材的内河船经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东灶新河,通过东灶港闸入海。这艘船是由内河进入海域的首艘船舶,江海直达成为现实。
通航,离不开内河航道等级的提升。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干线航道,是通州湾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的重要内河疏港航道。自2021年开始的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从五级航道提升为三级航道,改建桥梁13座,其中在海门段的有东方红大桥、新余大桥等6座桥梁。目前,天西大桥、通光大桥、东方红大桥按序时推进,新余大桥力争年底通车。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公转水”是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力抓手。船舶通过东灶港套闸经运河至长江,与通过沿海水域经长江口至长江相比,航程上可节省约68%。内河直达水水接卸模式与内河转运区中转模式相比,减少一次装卸和一次驳运,运输成本节省约30%。按150千米以上运距测算,河海直达模式与公路驳运模式相比,运输成本节省约70%。“这样的成本优势,会吸引更多临港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海门将依托江河海联运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说。
今年以来,我区加紧完善江海河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常熟锚地调整,服务通海三期项目引进;海螺新材料码头通过交工验收;招商局重工4号码头通过交工验收、安全验收;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80%拆迁任务,东灶新河段开工建设,新江海河船闸段启动三线迁改。
交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海门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未来,海门将继续畅通交通“大动脉”,构建“全域构环路、高架连高速、畅达通沪苏”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赋能城市发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