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正余镇的海门红军小学,每年学生诗作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百余篇,获奖百余人次。一所乡镇小学童诗教育为何能取得骄人成绩?昨日,记者慕名前往该校采访。
走进海门红军小学,犹如走进童诗童话的海洋里:童诗童话展示墙、涂鸦墙,童诗童话的名人名言、经典情节充满校园的角角落落,文化浸润,诗意校园。
“童诗童话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教学,童诗童话教育课程是学校的‘双减’改革典范项目。”区人大代表、全国少儿诗作优秀辅导老师、海门红军小学校长姜琴说,学校从教育的本源出发,以诗化人,以美育人,以童诗的芬芳浸润每位学生的心,让学生在童诗的花园里尽情地自由歌唱。
正余是革命老区,是红十四军战斗过的地方。2022年12月8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研究决定,将正余小学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南通海门红军小学”,为海门唯一的红军小学。近年来,海门红军小学将传承红军精神与童诗童话教育深度融合,整体推进师资培养、学生诗作能力培育、童诗童话氛围营造等。
学校采用专家引领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童诗童话师资培训,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定期举办童诗童话典范项目主题研讨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精彩说课,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境般的童话世界,感知诗意化语言,语文组成员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校长和教研组长也纷纷点评。主题研讨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也形成了全体教师互促互进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把童诗阅读课、创作课与童话阅读课、创编课纳入每年度的养正课堂教学评比,让老师们通过竞技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利用家校共育平台,让家长参与其中,拓宽教育渠道,在每年度的“家校共育节”中增加“我谈童诗童话”板块,促使学校、家庭形成童诗童话教育合力。
聚焦课堂教学,海门红军小学把晨诵、午读作为课堂、社团活动的辅助,让教学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老师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童诗的魅力,在诵读中领略童诗的韵味。学校领导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并鼓励学生每天读童诗,吸收民族文化的营养,感悟诗歌文字之美。学校还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把童诗童话教学与美术学科、音乐学科、通东地域文化特色课程相整合,开展“童诗童话我来画”“童诗我来唱、童话我来演”“寻访通东童谣里的童诗”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诗作灵感,提升学生童诗创作能力。
学校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开设童诗节, 每个年级组开展读诗、写诗、画诗、诵诗等系列活动,将涌现出的优秀诗作向“童心里的诗篇”活动组推荐;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5月设为童话节,每个年级组开展读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等系列活动,结合省级公益项目“童话里的世界”开展童话创编,让孩子们把“梦中的自己、梦中的故事、梦中的世界”通过童话的形式呈现出来,飞扬童心。
海门红军小学童诗童话教育成为海门特色教育品牌,童诗童话教育扬名全国,该校领导多次赴广州、厦门等地,代表学校在全国童诗年会上作经验交流,几度赴陕西安康、内蒙古临河,作童诗特色课程研发讲座……学校诗社被评为全国“十佳诗社”,诗教论文20余篇在省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一批批“小诗作家”不断涌现,在全省中华经典诵写讲诗文创作大赛上,特等奖、一等奖均有斩获。在去年江苏省第十六届中小学诗歌竞赛中,该校学生汤语彤过关斩将,从全省三四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省总决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