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物阜。连日来,我区企业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冲刺“开门红”。车间内人头攒动,生产线畅快运转,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记者来到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看到,车间里机声隆隆,工人们马不停蹄,正在加紧生产寰球巴斯夫、荣耀之环、东方枢纽钢结构、香港新世界文化商都钢结构工程、金海路3标等项目产品。“目前,公司手持订单量约15亿元,满足半年以上产能。一季度预计可完成销售额约4.7亿元,比去年同期涨幅约为30%。”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曹建烽介绍。2023年,公司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实施要求,实现公司经营效益、业务结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公司营销订单共计27.15亿元,较2022年同比上涨17.4%。2024年,上海建工将不断优化生产结构,精益求精,进一步扩大建工钢构产能,打响企业在超大、超厚、超重钢构制造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上海建工集团优势,打造完整的钢结构产业链,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建筑钢结构向海工、工业模块等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市场转型。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到高档小区、市政建设、海工平台、公园等领域,有的产品还销往海外,产品质量居国内前列。
“这款叶片除了使用常规的玻璃钢材料外,在主要关键区域,同时使用了碳纤维拉挤梁,在叶片减重上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对提升整体发电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焱介绍,公司车间正在生产的是丹麦客户维斯塔斯的6兆瓦平台的一款产品,叶片长度在80米左右,主要发往北欧。南通艾郎作为风电行业的老兵,近年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公司从刚开始生产50米长级别的叶片,到后来的生产60米、70米、80米、90米、100米左右长度的叶片,再到110.5米超长型叶片,每次的长度增加都是突破。谢焱告诉记者,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风能产业的发展,风能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为了抢抓风能发展的爆发式增长机遇,艾郎风电也加大了研发和技术储备力度,不惧挑战,并在挑战中不断提升竞争力。2024年,艾郎风电以保客户、抢市场、促增长为目标,将对现有的生产线作出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创新。目前,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峰介绍。记者走进该公司车间看到,几个大型铸造件整齐排列,每个长度在4米~4.5米。翟峰介绍,这是企业经过7次试验后,突破了超长型高压开关灭弧罐铝壳体的技术瓶颈,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装置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已取得专利授权。近年来,沪海有色铸造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实现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填补同类产品的技术空白,用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经过多年的沉淀,2023年,公司众多新品开花结果,应税销售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5%。据了解,近年来,沪海不仅在传统的高压电气领域内获得了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公司还积极拓展医疗、安检、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业务,与众多大型企业签订了高端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合作协议,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据了解,目前公司订单已排至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