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深度融合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10月23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18万方LNG运输船建造项目正式开工。作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此次开工的LNG船是运输零下163摄氏度低温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舶,被国际公认为具备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由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组成,是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门基地主要从事高端海工、绿色船舶产品的设计、制造、修理业务。自入驻海门开发区10年以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始终服务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依托省级实验室、国家级企业创新中心,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先后建造了世界最大吨位、最大储油量FPSO,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中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行业领先的各型自升自航式作业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是开发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典范。开发区作为海门经济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将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深度融合,政企联手,多维发力,推动经济稳健发展。

建强创新载体,厚植发展沃土

10月10日,江苏省科技厅公示了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第一批)拟立项项目。其中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顺利去筹转正,是此次进入立项公示的2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实现了南通市在该类项目立项“零”的突破。

目前,该创新中心团队邀请了10多位院士及专家深度参与创新中心建设,并加入技术委员会,与江苏科技大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与江苏省产研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家。到目前为止,该创新中心储备了80多个创新项目,立项启动实施重大项目5项;组织实施3项战略研究课题,申请并获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咨询课题1项。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是海门开发区加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一个实例。

强化宣传辅导,确保政策直达

9月27日,海门首场“惠企政策宣讲团”活动在开发区举行。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政企互动、政企抱团,让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稳产达效。

为了让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尽快从“纸上”落到“账上”,开发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带头以“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平谦国际、通光集团等企业开展大走访。面对面开展减税降费、综合治税奖励政策宣讲,精准推送业务指南,打通政策生效“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企业推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上门服务、视频连线、电话对接等方式及时回应企业的关切和疑问,确保了开发区企业应知尽知、政策直通、红利直达。

首试“打包审批”,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提高环评审批效能,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先行先试,于近日将南通百昂新材料、伽迪萨纺织科技、棉盛模具科技、喜乐嘉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申报的项目环评变“逐个办”为“打包办”,实现建设投资项目快审批、少跑腿、早落地。

环评“打包审批”服务模式的试行,将多个环评“一并受理、一并公示、一并评估、一并批复”,减少了不同企业同类项目的跑腿成本,有效节约项目环评整体办理时间。

主动靠前服务,助企转型升级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近日,总投资5亿元压缩机电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由本土企业南通通泰紧固件有限公司、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采购部长兰捷共同持股投资。

优质项目的签约背后,是用心用情的双向奔赴。南通通泰凭借多年探索,积累了深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客户资源,二代在其父亲深耕多年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延伸扩张产业链,谋划转型升级。项目洽谈期间,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前往湖北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和通泰紧固件有限公司紧密配合,协同区项目办多次考察研判,用真诚感动企业,用专业换取信任,在区项目办、区投资服务中心等多方支持下,总投资5亿元的压缩机电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顺利落户。

有平台载体,有奖励政策,有创新机制,有主动服务,江湾的含“新”量正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进基础配套、完善产业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把园区打造成为服务理念新、办事效率高、创业生态好的投资热土和众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高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