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开发区行政审批“三全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今年以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的期盼和需求,全力营造全链条极速审批、全过程极准监管、全周期极优服务的一流营商环境,切实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积极承接新事项,业务办理便利化。今年3月,开发区在原有承接事项的基础上,确定了新一批事项承接方案及权力清单10项(累计承接赋权共70余项),其中包括较为关键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涉企业事项,目前已完成随岗培训工作,并于10月底正式承接审批业务,基本实现了区内涉企许可一站办理、园内审批。承接新事项,促进涉企投资审批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实现开发区“区内事、区内办”。今年,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共办结了4000多件各类市场主体新设及变更事项,完成20多个项目规划及施工许可、60多个项目环评、能评审批,完成70多个项目招投标工作,解答3200余条业务咨询。同步和区发改委、生环局、住建局、市监局等主管部门形成了互联互动,全年推送相关信息150余条,与开发区多部门形成园区内信息推送机制,打通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审批服务不断前延。将项目审批服务前延至项目招引、租赁入园阶段,2022年共参与园区项目会商研判65个,在项目入园前,综合研判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总量,强化源头管控和末端污染治理,做好重点把关产业类型、严格控制环境准入、协调落实能耗、污染物总量指标等工作。重点协调了海新船务、海赢印务、赐宝薄板、恒金新材料等项目的能评和环评难点问题。完成了《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以首批规划环评联动创新试点园区为契机,积极“试水”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实现企业“即申、即办、即开工”的审批新模式。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污染物减排”“关停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实等多方面摸排工作,完成了40余家关停企业一企一册排污总量核算报告,保障了园区39个项目的污染物总量平衡,实现排污总量“全挖掘”。全年共核实了56家关停、拆迁企业的用能情况,收集并核算了66个光伏项目的用能量,共盘活用能指标41952.87吨标煤,保障了5个重大项目的能耗替代。

多项举措实现海门首试。今年海门区域内首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在开发区顺利办结,并实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与公安出入境数据信息共享、业务流程整合、初次审核互认的审批新模式;区域评估首次完成成果转化应用,全年共完成51项的各类区域评估成果共享;武络科技园成为区首家获得集群注册托管资质的企业,推动了集群注册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为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提供“修整期”,成功推行了歇业备案登记制度;“圆德模塑”成为海门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实现了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施工许可证五证齐发。面对园区内众多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寻求服务咨询的实际,行政审批局设立了小微企业“咨询服务专窗”,为小微企业从注册登记、产业准入、建设审批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咨询,切实解答并引导做好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综合窗口”改革,实现“一站服务专办”。针对重点领域需要多环节沟通的审批业务,由“事项办理专员”落实全程跟踪对接服务工作。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