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莫道桑榆天色晚 人间最美是重阳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敬老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在这一天,人们常常结伴登高、赏菊、品菊花酒,吃重阳糕。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探寻传统节日中的醇厚文化底蕴,今天,南通市海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通市海门区文明办主办,余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文明实践线上展示观摩活动。绘出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阳印象,荡起文化传承的澎湃浪潮。

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蕴涵了丰厚的文化信息,具有认知、抒情、教化等多重社会价值。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凤城剪纸传承人——张志群带领学生们用剪纸刻画他们心目中的重阳,有“福”“寿”“赏菊”“陪伴”“孝老”。学生们在砖红色的卡纸上刻画出的图案栩栩如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深入探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对重阳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寻一小城,觅一小镇。漫步在石板街,感受古镇积淀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凤城一隅,余东小学的学生们舞一曲《小城谣》,温婉柔美尽在其中。身着青衣,手摇圆扇,“感叹韶光直需怜,驻足梦中画亭边。”舞姿轻盈婀娜,在金秋的风景里,潺潺流水声中,为古镇余东添了一抹不输春色的明艳。

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睛,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亲情是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挂的音符。“又到重阳节,放下所有的事,背上行囊,踏上归程,这一天回到久别的小山村,去找我温暖的篱笆墙。”由树勋幼儿园教师朗诵的《重阳,让我陪你一起过》,满怀深秋的情愫,号召游子带上孝道归乡,走近老人,关怀老人。

秋日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情怀,这份美在爷爷奶奶与我们的团圆中得到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光芒。由树勋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表演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儿孙绕膝,和乐融融的景象。

九九话重阳,孝亲敬老在我心。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让我们一起弘扬“敬老、爱老、助老、护老”的传统美德。在此佳节,我们访谈孝亲敬老模范丁新敏,听她讲述如何日复一日兼顾生计的同时,照顾好自己瘫痪在床的婆婆。十年里,她从来没有过抱怨,没有说过累,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从植物人状态逐渐清醒过来。

在江苏省文明村——土地堂村的养老服务驿站里,志愿者每周日会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理发,天凉时,为他们准备药包泡脚祛寒,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趁重九佳节,土地堂村的五老相聚在这里,吃重阳糕、品菊花茶,气氛祥和愉悦。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福兴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表演《传家宝》将中华孝道深情并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明,人老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耀九重!”弘扬孝敬美德,建设和睦家庭,树立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创新形式,举办好“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深化尊老爱幼、共建和谐等专项行动,让关爱老人、孝敬长辈、代际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为进一步加快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海门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