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支部进小区 服务入民心 海门街道打造“家门口的党建工程”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今年以来,海门街道针对基层普遍面临的服务半径大而不精、服务力量薄而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小区(网格)党支部建设,通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将支部建在小区,打造“家门口的党建工程”,助推小区精细化治理。城兴村党总支在广和苑小区首批试点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畅通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最后一米”,实现情暖民心零距离。

“党支部”服务千万家

“和合邻里”小区党支部所辖17幢居民楼,共952户,其中在册党员15人,在职党员4名,通过不断深化“小区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共产党员户”组织体系,设置支部、物业、居民、红色骨干、社会组织“五方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五事工作法”,运作群众点单、小区党支部派单、服务平台(党员)接单、活动评单的“四单”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小区日常管理从“简单粗放”变成“精耕细作”。小区党支部的成立让小区党员有了主心骨,在支部的安排下分工参与小区各项治理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名党员负责2至3幢居民楼的通知工作,让居民分时段、分批次下楼进行核酸采样。经过多轮采样,居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现在已经不需要大量志愿者在现场维护秩序,可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其他工作上。此外,“和合邻里”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四带”作用,让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户邻居、带领一幢楼宇、带亮一个社区,让“小支部”建起和谐“大家庭”。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16.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21.jpg

“新驿站”凝聚邻里情

“和合邻里”服务驿站面积约600平方米,由“红网格办公室”“红管家中心”“红方印志愿服务站”及7间功能室构成。在小区党支部的牵头组织下,“老杨调解室”“亲婆坊”等一批协商、互助平台相继涌现,在12支“红方印”志愿服务队伍助力下,点亮青少年课余生活的“课后加油站”、激活党史学习的“小院党课”、建在家门口的“红色观影室”等一系列“便民宜居”专项实事渐次落地,为群众的美好生活锦上添花,“和合邻里”服务驿站也成为党员群众身边的服务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支部委员陈耀参观了新建成服务驿站激动地说:“短短几年,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这里有‘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互助,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党员模范,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银发余热,有‘休言女子非英物’的巾帼力量,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少年理想,我们生活在这里幸福感都很高。”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36.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40.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45.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49.jpg

“红管家”激发新活力

在小区党支部的带动下,党员业主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显著提高,通过对由支委成员、在职党员、物业服务人员、民情信息员、党员中心户等组建的一只20余人的“红管家”服务队伍进行资源整合、功能重组、职责重设,使他们更加直接地参与小区日常事务的处理和跟进,在群众身边亮服务、践承诺,彰显先锋力量。“红管家”在各自包干区域定期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做到“四清四报”,即人口清、户数清、变化清、问题清,公共设施损坏必报、乱堆乱倒必报、可疑人员必报、安全隐患必报,维护小区稳定和安全,每月召开一次党群联席会议,秉持“急事立刻办、要事协商办、难事合力办”的原则,共同商讨民生实事、矛盾纠纷、疑难问题的解决,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自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红管家”队伍共处理问题187件,实现了小区治理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56.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2959.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3005.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3008.jpg

微信图片_20220826093013.jpg

广和苑居民和小区党支部建立起双向良性互动,正是海门街道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的成果体现。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开花结果,小区邻里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解到相亲,小区精神得以塑造,小区环境变样提升,小区治理走向有序,逐步形成党员积极协同、居民广泛参与的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的生动局面,真正做到了“支部进小区,服务入民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