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保障农产品的销售等工作,常乐镇农村防控组设立常乐镇农副产品驳运中转站,成立果蔬搬卸专班、22个村级货运服务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凝心聚力、连日奋战,保障果蔬供应畅通,筑起农业防疫的坚强堡垒。
战“疫”先锋守防线
农防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上传下达的主力军,天天与数字和信息为伴,从上阶段统计全镇点对点货物运输明细、摸排养殖户和农副产品种养基地信息、安排闭环装卸人员、统计农副产品经纪人,农防组实时更新一项项数据,对每天全镇669户种植户的上市品种和数量了熟于胸。再到如今每日报送货运车辆、种养户核酸检测、转运蔬果等共十项信息。报备、审核、汇总……在他们的上下翻飞的手指间,一个个表格逐渐清晰呈现,一张张凭证制作完备,保障一辆辆满载着常乐农产品的车辆顺利通过一个个卡口。
“疫”线转运不停歇
自4月3日设立常乐镇农副产品驳运中转站以来,驳运中转站把牢每一道关口、守好每一个环节,实现全程闭环管理。中转站实行外来车辆登记入口、菜农登记口、货车登记出口三个进出口管理制度,在对外来车辆登记核实无误后,引导至消杀区进行“淋浴”消毒。同时,在菜农登记口,工作人员一一查看农户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报告等,标明果蔬放置位置并夹上写有报备货车车牌号的卡片方便装卸小组快速装车。“现在大家配合都非常默契,各环节的效率都明显提高,可以最大程度缩减货车停留时间。”中转站现场总调度张静如介绍说。
在中转站内部,是一支全副武装的单人单间管理的装卸专班,16名搬卸小组成员,由大学生志愿者和退役军人组成,平均年龄二十出头,年龄最大的93年,年龄最小的00后。经历了两个多礼拜的装卸工作,从纯人力搬运到传送带、叉车辅助,每日转运量正在飞速增长。截至4月19日,中转站登记货车327辆,转运共计1900吨农产品。从早上8、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10点,一人负责引导车辆有序停车、四人一组交替搬卸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有时转运量较多,等小伙子们收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三点,匆匆洗漱躺下,不等休息几个小时,迎接他们的又是第二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工作。
“这十几天下来,我们已经慢慢总结了经验,装车的时候会把能承重的稳定性强的萝卜花菜放在下面,西葫芦、茄子一类的依次向上叠,绿叶菜放在最顶上,让蔬菜的保质期尽可能长。”专班队长王镭说。这位年轻的退伍军人带领全组成员不断提高装卸效率,在这小小一方天地奉献气力,助力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疫”心“疫”意护网格
在常乐镇每一间村医务室,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半,各村种养户和市场经营户排队有序地进行核酸采样,每日1900余人,共计采样37221次,有力保障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而作为农村的基层疫情防控单元,一天的农业防控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村干部们仔细做好数据统计和报备,给审核通过的农户发凭证,方便村级卡口登记予以通行。从高速卡口接下报备货车后,村干部们马不停蹄联系农户,提醒农户将蔬果运至中转站,尽可能实现无缝衔接。待货车装卸完成,村干部们再带着货车驶向高速。作为农业大村之一的广南村,共有49户种植户,大棚面积约900亩,每天7、8辆蔬果货车,最多的时候13辆车,为了保障所有车都满载而归,7个村干部常常全员出动。
夜幕低垂,看着沿途闪烁的万家灯火,无法归家的村干部们依然默默前行,守护着一份份蔬果向目的地越来越近。几乎天天往返于中转站和高速口的陈春裕开着玩笑说:“驶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农防组或报送表格、或搬卸蔬果、或登记核查、或接续联系货车,配合无间的各个环节、日复一日地运送背后,是常乐农防组的使命必达和全力以赴,只为农户的“钱袋子”、万千家庭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