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持续奋斗。为深切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精神,近日,海永学校六年级学生观看了海门十大工匠系列视频。
十大工匠视频内容丰富,向孩子们呈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海门涌现出各行各业的党员劳动者,他们生动的事例,努力工作、奋勇争先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引导少先队员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成为勇往直前的小模范。
精彩的视频使全班同学切实感受到劳模就在我们身边,为人民服务,为美好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朴实又伟大,孩子们的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课后,同学们为表达对工匠们的敬意和对工匠精神学习的决心,写下了一篇篇虽稚嫩但充满深情的心得体会。
海门十大工匠——海门精神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海门十大工匠的视频。
他们中有的钻研光缆领域几十年,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有的深耕于建筑行业半辈子,农村小伙到创立公司 ;有的立足于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播撒大爱;有的从事无趣的新品种选育工作二十多年,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10位工匠虽岗位领域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相同的品质和精神。这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时代光芒,不仅是“海门工匠”群体的生动写照,更是海门的城市精神标签。
其中最感染我的,当数徐美玉的那句话:“一辈子做一件事, 就要做到极致! ”没错,这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就是我们都应该要学习的 。现在的人普遍是懒惰的,是懒散的。凡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想到精益求精。我举个例子吧,就像在学校里,每天布置的作业 ,不管多多少少,大多学生依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去糊弄。不会想到去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他只是为了去完成,去敷衍搪塞。
工匠精神 ,其内涵之广,之深。不是能用言语来完美表达。技艺精湛、技能高超、品格高尚、勇于创新都可以成为它的内涵之一。传承技艺、聚焦富民、引领发展是这些工匠成就。
希望大家以“海门工匠”为标杆,见贤思齐,努力学习他们坚守的品格、极致的追求、创新的精神,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匠心精神是什么?不知何时思绪被这一问题打乱,看着视频中播放的一位位工匠心中不由地感叹。也许看完视频的我已经懂得了匠心这一词语的含义。
“若坚持,岂能放”是我从视频中学到的精神。
季忠,让我记忆极为深刻的人物,一直以来,他深耕于光缆领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潜心研究开发光缆新品,还记得视频中所说他是从北京调到江苏来担任监事,刚来时他有问题便去请教老员工亦或者翻找专用书。他曾表示,将珍惜荣誉,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技术当作学问来研究,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为促进公司的发展和国家5G通信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吗?坚持不懈应当是我们这一生中所奉行的!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不知什么叫做坚持,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而后放任自己随波逐流,遇事半途而废已是常态,看了视频后不禁停下思考什么又是坚持?荀子曾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正如视频中的季忠吗,不停地学习研发最终雕刻成了一生的荣誉。
每一个的荣誉都是不凡的,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一事,必从小事开始,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多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也要学习这一“匠心”吗?
我们曾经听过:“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后为什么对石头说微不足道的水能够把石头滴穿说透了,这还是贵在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形成了巨大的力量,最终能把石头冲穿,同样的道路,绳子就能把木锯断。凡是都要不断的坚持,只有坚持了才会有胜利的曙光。
通过此次海门十大工匠视频的观看,孩子们在观看中感悟,收获颇丰,在体验中得到成长和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学们必将传承工匠精神,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