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海门街道举办了“民族同心 筑梦同行”中秋民族大团圆活动,通过话习俗、做月饼、玩游戏增进辖区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情谊,提升民族凝聚力。
黎族、苗族、土家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身穿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和汉族孩子一起参加中秋民族大团圆活动。大家互相介绍、分享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聆听老师讲述不同民族的英雄故事。
刘明和儿子刘子鑫是黎族人,因为好几辈前就已经移居海门,很少有机会回祖籍海南。此次活动中,刘子鑫第一次穿上黎族的民族服饰,对他自己来说这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刘子鑫向大家介绍了黎族人擅长唱歌、跳舞等风俗。“我和别的民族的小朋友已经成为好朋友,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了解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刘子鑫表示。这次和儿子一起来参加社区活动,刘明也很激动:“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加深了孩子对自己民族的了解,也让很久没回家乡的我们重温了小时候的时光,希望以后有机会带孩子回海南走一走、看一看。”
随后,孩子们分组玩起了“共建同心塔”拓展游戏,每人手拿一根细绳,齐心协力将一块块玩具砖块搭建成“高塔”。最后,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做冰皮月饼,揉面团、和馅料、压花纹,好不热闹。
来自重庆土家族的邓勤芳这次也带着儿子来参加活动。她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近两年明显感觉到少数民族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不管是特色节日还是民俗活动,少数民族的人们都会穿上民族服饰,展现各自的民族文化。“如果不是今天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我儿子基本上没机会穿土家族的民族服饰,我感觉到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邓勤芳说。
据了解,目前海门街道共有少数民族户籍人口544人,分布在各个社区。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在中秋节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期间,海门街道把少数民族同胞及其家人邀请在一起,让各民族同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睦。
海门街道统战委员、政协工委副主任陈尧向记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次组织的活动,也是海门街道打造“少数民族红石榴阵地”的一个序幕。“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城北社区和理想城社区‘红石榴阵地’的姊妹篇,让更多少数民族同胞,特别是孩子,在这个阵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也会发挥社区网格员的作用,加强各民族同胞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共同谱写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曲。”陈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