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海门城区各小区以最快速度实施封闭式管理,从清晨到日暮,由夜深至天明,身着荧光马甲的志愿者不停忙碌。这群身影中,除了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还有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反应机敏、周到热情,成为本次防疫工作重要的辅助力量。
接到封闭管理小区的指令后,东风新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连夜忙碌起来,秩序维护、信息采集、物资保障……繁忙的工作让大伙分身乏术。由于社区地处闹市,人流量大,对进小区人员都需严格进行“四查一测”,为保证居民日常通行不受影响,急需大量人手。令人惊喜的是,不等社区工作人员四处寻人,不少人主动来参与志愿服务。
8月1日,东风社区、海影社区的防疫志愿者微信群紧急建立起来,一周多的时间,群人数从个位数到两位数、再到三位数,快速攀升。志愿者的加入,让这个群充满生气。虽然群成员大多互不相识,但通过群里一张张志愿服务照片,大家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传递,不知不觉间已经拧成一股绳。很快,东风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方海燕发现,本次招募的志愿者中,大学生占了六七成。“某处卡口急需人员……”类似消息一发出,仅一两分钟,就会有数人抢着回应,这是大学生志愿者展现的青春速度。
中午11点,蝉鸣聒噪,烈日当头。21岁的龚凡铭站在东风社区南卡口上,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虽然在大家眼里,他是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但其实他早就是个“老志愿者”了。去年小区封闭式管理,他曾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查验健康码、测温、信息登记、安抚居民情绪,一系列步骤了然于胸。说起热衷当志愿者的缘由,龚凡铭提到了妈妈,“我妈是名志愿服务活跃分子,正巧她与东风社区工作人员相识,了解到这里需要志愿者,我就报名了。”虽然天气闷得令人心慌,但这名高个子男孩毫不在意地暴露在阳光下,任凭汗珠滚落,打湿黝黑的皮肤,“年轻人嘛,有这个耐力!”
大三学生倪斌正体验着人生第一回当志愿者的滋味。阳光暴晒已让人呼吸不畅,反复的抬手测温动作,已变成下意识的指令,刻在了倪斌脑海中。“设卡前,我刷到了招募志愿者的帖子,没多加考虑,就报名了。我住在东风新村,觉得应该出份力。”小区封闭的第二天,倪斌站在卡口,一时间,面对众多陌生面孔,反复提示“您好,请出示健康码”,让腼腆的男孩有些不适应,但个把小时之后,一整套流程便熟练了。
“这些孩子一站五六个小时,毫无怨言。有些还是党员,真正展现了吃苦耐劳的精气神。”方海燕感叹道。在所有社区工作者眼里,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值得点赞:有的学生主动提出值夜班,替换长者;有的住在近郊,不惜来回奔波;有的为了坚守岗位,特意剪了平头……作为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的一代人,大学生志愿者对于手机的操作更加熟练,帮助老人查询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等,他们不在话下。
如今,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他们努力践行着志愿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防控疫情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