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已进入“高温模式”。前日,区安监站发出通知,要求各建筑工地切实抓好夏季高温安全生产,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健康,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高温天气极易使工地现场作业人员出现疲劳、中暑等症状,消防隐患也明显增加,加之雷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容易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区安监站要求各在建工地参建单位密切关注高温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调整作息时间。根据实际气温,严格实行“做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工作班次和工作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露天室外作业。当气温在30℃以上35℃以下时,12:00至14:00不安排作业人员从事日光直接曝晒下的施工;当气温在35℃以上时,11:00至15:00间不安排作业人员从事日光直接曝晒下的施工,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当最高气温在40℃以上,应当停止工作。施工现场要安排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高温期间,各项目部应为一线施工人员购置配备透气性好的安全帽、毛巾、清凉油等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作业场所须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尽量减少高空及深基坑作业;对年纪大、身体素质差、不适应高温作业的人员,要及时调换岗位。
加强生活区卫生防疫管理。各项目部要重视员工生活区的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并满足防暑降温需要。施工现场要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凉茶和常用防暑药品。工地现场、生活区要及时清除生活垃圾,定期灭杀蚊蝇,防止引发传染性疾病,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
区安监站要求各项目部及时了解掌握气象情况,建立健全预警制度。遇到异常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时,须及时采取停止施工、撤离人员等措施。同时,加强值班值守,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