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四甲镇海山村一大棚种植户的家里,一位村民正麻利地用胶带捆扎芦笋。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大棚里工作,干半天也好,一天也好,比较自由。农忙的时候可在家干农活,平时也能带带孩子,喂喂鸡鸭,一年也能赚个两三万块钱。”目前,海山村内有100多名村民在大棚内打工,实现增收。
海山村由原海山村、灯塔村和闸林村3个村合并而成,南临通吕河,西临三余竖河,北临金跃村。海山村全村总面积5.3平方公里,现有33个村民小组,共1350户。2020年海山村村营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海山村共有耕地3651亩,自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海山村流转土地1300多亩,其中村民自营的雪堂农场流转57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和黄豆,其余800多亩大棚由20多个大棚种植户承包,主要种植芦笋等农产品。
由于村内大棚种植户较多,为规范种植,加强管理,保证环境卫生,海山村不仅为大棚种植户提供专门场所放置农产品和农业废弃物,积极帮助运输,还定期派人上门检查大棚周边卫生情况,督促大棚种植户自我保洁。除大棚服务管理费用外,海山村还积极盘活固定资产,将村部的3间门面房和临江镇的房屋出租,每年能获得2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海山村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先后修建4条“一事一议”道路,为村民出行提供交通便利;疏浚3条河道,减少河泥淤积,改善河道水环境;在全村主要道路新配置40多只垃圾箱,修建垃圾中转站,由专人定期清理;完成5.3公里的道路亮化工程,保证村民夜间出行安全。
目前,海山村有100多亩流转的土地即将到期。下阶段,村内计划流转这些土地,自行申请建设专业合作农场,海山村党总支书记郁娟告诉记者:“合理利用和流转土地,连片经营,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村里也能拥有自主经营性收入,还能促进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