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一场由余东镇牵头,联合区人社局、海门中专共同开展的“上门问需”走访活动在余东镇重点企业和园区举行。政、校、企三方代表组成服务小队,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了解企业用工痛点,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意向,为破解“用工难”与“就业难”并行的结构性矛盾,探寻精准化、实效化路径。
摸清需求底数
政策服务送上门
服务小队先后走访了堃润包装、希诺股份以及国科产业园区。在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走访人员直观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并与企业负责人、人事经理座谈。
“我们园区自去年下半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23家企业,目前企业对用工的需求非常迫切,初步摸排有近七百人的缺口。”在国科产业园区,负责人李寄坦言压力不小。企业的迫切需求,正是此次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场,区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蒋敏杰不仅详细记录了各家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岗位特点,还当起了政策宣讲员,为企业普及相关用工政策及补贴申领流程,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开辟多元渠道
打通信息壁垒
如何将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毕业生的“就业选项”?海门中专产教融合处主任杨滨榕现场介绍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意向,为后续精准匹配打下基础。
蒋敏杰介绍了多维度的对接方案:“我们一方面依托临江镇建立的工作群和西郊人力资源市场、三星人力资源产业园等本地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走出去’,根据企业需求,组织赴外招聘,并与海门中专以及省内外高校的二级学院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用工和用才需求,同时为应届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专场招聘在即
校企合作深化
此次走访不是终点,而是更深层次服务的起点。余东镇副镇长陆俊俊表示,将系统整理此次收集的企业用工与学生就业双向需求,迅速策划组织专场招聘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们计划先邀请企业进行详细统计,然后在校内开设‘余东镇专场’宣讲会,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企业可以介绍概况、需求、薪资待遇和晋升空间。我们还将建立微信群方便学生与企业直接沟通、预报名,并组织有意向的学生进企业参观。最终,在学校年度校企招聘会上,为余东镇企业设置专属摊位,促成实习协议签订,达成稳定合作。”杨滨榕对后续安排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