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曾是农村厕所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厕所如何干净卫生成了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海门积极推进全域“厕所革命”,着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千家万户的生活发生蝶变。去年,海门全区改厕41497座,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近日,记者在悦来镇友爱村施立冲家看到,一间长约3米、宽1.5米的水泥小屋内,墙面洁白、地面洁净,一座水冲式马桶、一个小便斗,厕所设施简单明了。施立冲告诉记者,他家去年7月份进行了改厕:“改厕前又臭又脏,上个厕所,蚊子苍蝇围绕在身边。改厕后,厕所干净又整洁。改厕真的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 对于改厕,施立冲一直非常支持,他还宣传发动周围亲戚邻居一起加入改厕队伍。
悦来镇友爱村群团干部曹惠介绍道:“改厕中,我们推行示范户放样,以示范户的标准全面推开。此外,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个性化措施。质量方面,聘请了监理加强改厕质量的巡查和质量监督。”
厕所虽小,但谁都离不了,它牵着民生,也连着文明。海门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和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内容。改厕办指导区镇分户放样打造样板厕所,相关培训覆盖全体施工和监理人员。人大代表、老党员等主动监督改厕质量,提高村民改厕的积极性,思想上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同时,对各区镇落实长效管护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加强管护队伍管理,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加快厕污治理衔接,把改厕长效管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新式厕所,过起了洁净、卫生的新生活。据介绍,悦来镇友爱村有1200多户农户,自改厕工作开展以来至去年底,98%以上的农户已完成改厕。如今走进村里,村民总是笑着和村干部说,厕所大变样,城里孩子回家也不愁没地方上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