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思想的热潮在海门涌动。连日来,海门区机关党员干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从办税服务窗口到项目建设现场,从民生服务大厅到生态治理一线,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干成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门篇章。
锚定实体根基
以优质服务激活发展动能
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为经济工作锚定方向。海门机关干部深刻认识到,唯有筑牢实体根基、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税收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陆琰表示,将紧紧围绕‘夯基础、强监管、提素质、增效能’工作主线,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税务实践。”聚焦税务主责主业,坚持“聚财”与“生财”并重、“挖潜”与“引培”并举,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合规管理,确保税收优惠“应享尽享”“享则准确”,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做好社保、个税等方面的征缴与服务,保障争议诉求高效化解。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全会部署的新课题,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全会首次将‘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写入中央全会决定,标志着数据工作进入要素化新阶段。”区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卫星说。海门正加速构建数据价值实现闭环:在技术层面夯实数据汇聚、治理基础,打通“确权—入表—交易—收益”全链条;在应用层面开展“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培育高价值数据应用生态;在产业层面壮大数字企业集群,全力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同时以商事制度改革提速为抓手,让数据赋能与服务升级同频共振。
坚守人民至上
以民生温度彰显发展成色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是全会明确的重要目标,海门机关干部始终将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件件实事擦亮幸福底色。
“人社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贯彻全会精神就是把‘稳就业、强社保、育人才、促和谐’落到实处。”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新的话质朴有力。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海门将深化“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精准对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让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在社保领域,持续优化参保结构、提升待遇水平,稳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织密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保障网络;同时健全人才集聚机制,以“政策引才、服务留才”为区域发展注入智力支撑,更以常态化欠薪治理守护劳动者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老一小’是民生关切的重中之重,也是普惠性民生建设的核心抓手。”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从建军表示,将紧扣全会“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部署,精准发力民生领域。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完善困境儿童保障政策,织密“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网络;同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用“民政温度”兜牢民生底线,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发展的暖意。
聚力长远发展
以实干担当续写时代新篇
全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部署,为海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长远路径。机关干部们纷纷表示,要以接续奋斗的姿态,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实景图。
“生态是发展的底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践行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军表示,将以“十四五”收官为起点,为“十五五”筑牢绿色根基。一方面深化水、大气、土壤协同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与智慧监管体系,构建“全域共治、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海门的鲜明标识。
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全会部署为城市工作提供了‘指南针’,我们要推动城市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佩新说。海门将以“十二项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基础设施“骨骼系统”;在住房领域,加快建设“好房子”,推动居住需求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用足支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