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给增收加码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昨日记者寻着瓜香走进海门街道补南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西(甜)瓜种植示范区,只见一个个体态匀称、通体玉白的甜瓜垂挂在藤蔓上,正等待工人们去采收。“今年的甜瓜品相都非常好,闻着也很香,我们前两天采收的3个大棚的瓜,已全部卖完了。”补南村党总支副书记朱杰笑着说。

补南村原是经济薄弱村,村营收入低,虽然土地肥沃,却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高效特色农业。去年,补南村获得区农科所的大力支持,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55亩,分为西(甜)瓜种植示范区、“海鲜玉”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区、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区,由补南村负责集体管理,促使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眼下西(甜)瓜种植示范区最惹眼的。据朱杰介绍,该示范区共有35亩,主要种植海育1号、海育2号西瓜,以及海蜜8号、海蜜9号、海蜜10号甜瓜,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去年村里小试牛刀只种了一季,共17亩甜瓜,获得了12万元的村营收入。尝到甜头后,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年前村里便张罗起育苗的事,同时,补南村还聘用了10多名本村村民前往区农科所学习甜瓜的定植、整枝、绕蔓、疏果、吊瓜等种植技术,以及甜瓜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在多方面作用下,今年2月底,村里第一批甜瓜就抢先上市了。“从目前的采收情况来看,今年第一季产量预计为6万斤,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统一销售的模式,可增收20多万元。”朱杰说。

别看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区只有12亩,但功能和作用却不小。目前,该示范区内已收集了74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其中有56种已下地种植,包括香沙芋艿、香芋、青皮长茄、芦稷等。该示范区正通过对种质资源的繁殖与提纯复壮,挖掘出传统优质种质资源生产潜力,为我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海鲜玉”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区也发展起来,放眼望去8亩新品种青玉米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队伍,高大挺拔、整齐划一地排列着。“这是区农科所提供的新种子,口感较去年更软糯香甜,稳定性和产量都变得更高。”补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岩向记者认真地介绍。此外,区农业农村局、区老科协也定期前来提供技术指导,在多方“加持”下,这里的玉米品质不言而喻。“今年村里依靠玉米种植预计能增加3万元的收入。”杜岩说。

这些年,补南村在奋力赶超、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不忘回报村民,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里通过统一提高土地租金以及吸纳村民在基地打工的方式,丰盈了村民的“钱袋子”。村民黄仲元向记者透露,他现在在基地打工,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租金两亩每年2000元,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