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海门生态环境局举行“6·5”环境日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了2020年和今年前5月全区环境质量状况,近一年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今年前5月全区水、气、土攻坚战情况。
据介绍,去年,我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0天,优良率达84.7%,较2019年提升1.4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我区地表水省、市考断面实现“双百分”,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干流海门段水质较好,均符合Ⅲ类标准;海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今年前5月,我区8个地表水省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全区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入江河流水质优Ⅲ类比例为75%,无劣Ⅴ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稳定。截至5月31日,PM2.5浓度为31μg/m3,较上年同期改善10%,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12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4.1%;声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海门生态环境局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去年,海门生态环境局全力开展大气VOCs、饮用水源地、内河码头、固废(危废)、核与辐射、安全生产、在线监控等18项专项执法检查,共立案环境违法问题185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63份,处罚金额累计758.2073万元,其中查封5件,污染犯罪线索移送5件,行政移送2件。今年以来,该局已实施行政处罚88起,处罚金额350.362万元,查封扣押8起,行政移送1起,刑事移送3起。
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3起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分别为南通某设备公司私设暗管偷排含重金属废水案件;未经批准擅自跨省转移危险废物案件;南通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废气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被查封案件。通过典型环境案例发布和宣传,发挥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实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目标。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管理,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人人抵制环境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新闻发布会上,海门生态环境局就臭氧污染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审计等相关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