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海门总工会荣获“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集体”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仅20家获此殊荣,海门总工会为南通市惟一。
近年来,海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改善,但困难职工群体仍然存在。在长期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践中,区总工会发现陷入困境的职工家庭很多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为此,区总工会着眼于让困难职工家庭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目标,通过突出帮扶重点、健全帮扶机制,推出常态帮扶保障基本生活、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爱心传递延伸助学链条、医疗救助破解因病致贫、社会救助形成浓厚氛围等措施,为一批又一批困难职工家庭点亮了希望明灯。
区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搭建就业平台。与区人社局联合举办“庆三八·架金桥”等专场大型招聘活动;委托职工学校开展职工电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在定点培训机构进行技能培训时,免收培训费用;三年来对1247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发放培训补贴47.88万元。
鼓励自主创业。以选树创业典型为重点,开展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发放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者,给予5万至10万元的小额贷款。
实施“关爱·圆梦”工程。发动欧尚超市、苏洪农业、张謇纪念馆等爱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为困难职工家庭学子提供寒暑假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优先实现就业;把困难职工子女纳入各级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开展金秋助学,三年来帮助困难学子260人,累计发放助学款73.79万元。
搭建爱心人士助学平台。联系青海商会南通分会、区中医院等机构单位爱心人士连续多年资助学生就学。开设“海门职工心乐坊”微信公众号,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已为947人次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援助。将年度特困职工及家庭成员信息纳入政府大病医疗救助范畴,使特困职工家庭享受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待遇。对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职工家庭按照不超过个人及家庭自付部分进行资金帮扶,三年来,发放医疗救助金67.23万元,较好缓解了特困职工的经济负担。
倡导形成社会救助的浓厚氛围。与区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和燃气公司联系沟通,解决了特困职工家庭每月5立方水、20度电和5立方燃气费用补贴;与区民政局、财政局、物价局沟通,为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了参合参保免缴补贴、物价补贴和阶梯式医疗救助补偿;联合慈善总会每年为困难职工开展“关注生命健康·情暖困难职工”免费体检公益活动;建立区总党员干部与特困职工结对帮扶制度,深化困难职工“圆梦微心愿”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了争相扶贫帮困的热潮。
据悉,2016年以来,全区861户困难职工家庭中,815户实现了脱困,46户实现了解困,解困脱困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