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归巢领读家乡,激活乡村阅读生态的青春引擎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点击数:

盛夏,暑气蒸腾,包场镇各村农家书屋却因一场场“归巢领读”活动焕发别样生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带着知识与热忱回到家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生态科普等主题活动,用青春力量点亮乡村阅读之灯。据统计,全镇共有3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其中,服务覆盖青少年及村民500余人次,形成“学子归巢、文化反哺、全民共读”的生动局面。

在建军节前,新群村2名返乡大学生以“怀情感先烈,乡音颂军魂”为主题,带领青少年诵读《海门英烈传》,用方言讲述马兆林、马兆元等本地烈士事迹,将“阅江读海”的江海文化与红色记忆深度融合。友谊村2名大学生则通过“党史时光轴”专题导学,结合《邱少云的故事》《长征精神代代传》等书籍,让孩子们在“血战湘江”插画前驻足沉思,在知识竞答中深化对党的认识。

模范村5名返乡大学生创新设计“阅读+非遗”双轨模式,在推荐“亲情三部曲”——《外婆》《九岁红》《西大街》三本读物后,带领孩子们手工制作艾草锤。当82岁的江爷爷接过孩子们递来的养生锤时,脸上绽放出欣慰笑容:“这锤子里有孩子们的孝心啊!”红中村2名大学生则以丝绸之路为脉络,通过《丝路寻蝶》绘本与拓印实践,让青少年在色彩与历史的交织中触摸文明互鉴的温度。大东村“书香引燕归”活动中,2名返乡学子用绘本讲读、课业辅导等方式,使闲置书屋变身“暑期充电站”,村民们感叹:“孩子们回来了,书屋又活起来了!”

轧西村11余名返乡大学生打造的“稻虾共生”亲子课堂成为暑期爆款。他们以《一粒米的旅行》为起点,结合本地生态养殖模式,指导家庭制作微型生态瓶。“原来小龙虾是稻田的‘护卫队’!”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活动还融入网络安全知识抢答,本土企业赞助的小龙虾调料包让学习成果充满“乡土味”,这种“阅读+实践+在地化”的模式被家长们称为“最生动的自然课”。

凤飞村7名返乡大学生将“绿书签行动”与传统技艺创新结合。他们通过小品演绎揭露盗版危害,指导青少年用漂漆技艺制作护苗书签。在“火眼金睛”挑战赛中,孩子们通过比对纸张、印刷等细节辨别盗版书籍,活动累计发放绿书签80余张,正版书籍推荐漂流瓶在村内形成阅读接力。

从红色经典到生态课堂,从文化传承到护苗行动,返乡大学生们以“归巢领读”为纽带,将知识养分注入乡土。福良村、浩中村、长桥村、镇东村、池鹏村的返乡大学生也积极加入这场文化反哺行动,与前述各村形成联动效应。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