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红色热土焕新颜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点击数:

在余东镇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庄烈村的名字熠熠生辉。村庄因纪念革命烈士庄烈而得名。庄烈于1943年为抗日税收工作而英勇就义,年仅24岁。如今,这片被英雄鲜血浸润过的土地,正以蓬勃的发展新姿,诠释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延续着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

庄烈,原名庄树炳,1919年生于余东镇一个富庶家庭。面对国家危难与家庭阻挠,他毅然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日伪严控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税收岗位,穿梭于敌据点之间,为保障我军供给冒死工作。即便身陷囹圄、受尽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传颂至今。上级政府为彰其志,将五里墩附近的村命名为庄烈村。

历史的烽烟已然远去,但奋斗的精神薪火相传。今天的庄烈村,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庄烈村耕地面积约2200亩,土地流转率已达60%,形成了稻麦轮作与特色芦笋种植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庄烈村党总支书记陈荣华说:“村里不仅自建百亩芦笋基地,还配套保鲜冷库,辐射收购周边宛平、长圩等村的芦笋并统一销售,形成区域联动效应。这一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村集体收入,更有效带动了本地就业,实现了村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人居环境是乡村面貌最直接的体现。庄烈村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投入,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5.2万元。通过引入第三方保洁公司强化日常管护,建立月度巡查机制,及时清理垃圾堆积物与河道水生杂草,村庄清洁日活动深入人心,村民自觉参与维护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值得一提的是,村里重点打造了黄毛蟹河生态河道,使村容村貌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村内一项项具体工程硕果累累:新安装107盏路灯,实现村组道路亮化全覆盖,守护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投入10万余元浇筑了位于23组的、全长300米的水泥道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问题;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上半年完成26户,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此外,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网格化管理作用发挥明显,上半年成功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29起,确保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安居乐业的和平岁月,庄烈村变了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不变的是为民奉献的初心使命。这片英雄的土地,正以路通灯明、水清岸绿、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崭新画卷,告慰着烈士的英灵,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篇章。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