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海门生物医药集聚度创新力大提升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近年来,我区抢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制剂、片剂及医用新材料、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的全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区“3+3”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位于临江新区的海门科技园是我区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近年来园区持续推进载体平台、功能平台建设和产业生态升级,将平台、产业、人才、资本深度融合,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度和创新力大大提升。

百奥赛图(南通)新药创制基地和CMC平台项目被列为2019年省战略新兴类重大服务业项目。记者近日了解到,百奥赛图(南通)新药创制基地土建已竣工,两个1.7万平方米的动物房已完成设备调试,4月24日投入运行。CMC平台项目现场正在施工,以及对接设备采购,力争2021年底前建成运行。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际最具实力、专业从事基因打靶模式动物与疾病动物模型开发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已建设了为上海以及泛华东地区新药开发及制药企业提供其新药筛选与新药开发所使用的“模式动物与疾病动物模型”产业化服务体系,并同时承担园区动物实验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2019年8月,百奥赛图完成5.43亿元D轮融资,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随着规模化抗体药物研发——“千鼠万抗”计划的大力实施,将促进一大批高科技药物创新类项目向海门集聚。

从十年前的化工园区,到现在成功打造生物医药科创园,临江新区实现了华丽转身,产业集聚效应初现。目前,海门科技园已成功引进200余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培育了百奥赛图、中科基因、澳斯康、益诺思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这些企业几乎让海门扼住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每一个重要隘口。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说:“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有一类企业风险很小,那就是平台型公司。即使有风险,我们也有能力把它解决。”目前,园区建有亚洲最具规模的模式动物基地、国内最大的同位素药物安全评价实验室、长三角首家大动物影像平台、全球单体最大的培养基生产基地等产业功能平台。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园区吸纳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院士4名,国家顶尖人才25名,自主培育省双创人才31名,海门“东洲英才”81名,留学归国人员60余名,近百个项目入选省市级人才计划,累计获得资助超亿元。2020年,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项目开工建设,包括一个药学高等工程学院、一个研发型企业孵化基地、一个产业化服务平台、一个新药研发创投基金、一个初创企业高峰论坛。目前10万平方米创新中心已全部封顶,6月底可交付使用;学院已经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签署了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框架协议,2020年新录取专业硕士研究生75人,在册研究生达到98人。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的建成将进一步放大海门科技园创新平台优势,培育一大批初创型医药科技企业,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提升海门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首位度。“人才是首位,有了人才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成果,有成果才有产业。”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争鸣说,“海门区委、区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海门生物医药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势头来看,不可估量。”

据悉,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共25家,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应税销售15.1亿元,同比增长70.5%。20多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4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