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官公河村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以后村里肯定更安全,日子也肯定过得更踏实。”昨日,家住常乐镇官公河村10组的李大爷笑着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李大爷家门口的村路上安装智能化监控探头。

近年来,以创建“平安法治示范村”为目标,官公河村开展“网格+平安”“网格+警格”等生动实践,围绕人口管理、房屋管理、治安管理等,社区民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组团式服务”,深化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原地。1组村民茅达安老人谈起经常上门服务的网格员包圣健赞不绝口:“以前办点事要往返镇里好几次,现在只要联系到小包,大事小事都能帮我解决,办得又快又好。”

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村级延伸,官公河村依托网格化智能应用平台,为网格长配备全要素网格通和“一键呼”通信设备,精准化对接群众、精细化服务群众,同时加强村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和智慧应用。“今年全村50个视频探头接入网格平台,提高群众安全感。”官公河村党总支书记黄海燕介绍。

下一步,官公河村将全面推进资源整合,优化治理“一张网”,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全面梳理网格事项清单,规范党的建设、平安稳定、社会服务和为民服务等六大类41项工作标准,实行“一网全办”,配强网格队伍,搭建“1+1+3+N”(1名总网格长、1名社区民警、3名网格员、多名网格信息员)队伍架构,实行“一网统管”。

此外,官公河村今年还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融合发展模式,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黄海燕介绍说:“创新网格化治理,划分成3个网格,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了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成为对接群众‘第一触角’。”

践行“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工作法,官公河村建成3个“党建小场心”,由老书记担任场长,吸纳老党员、老教师、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参与,以场心为阵地辐射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难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村“两委”干部每周到小场心报到,开展群众事项现场办、帮办代办。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小场心”成了向村民讲解政策、听取意见的主阵地,村民从原来的等等看、不配合,转变为主动干、一起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目前全村已完成改厕956座。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