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在方寸饰品中展现东方雅韵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点击数:

当传统艺术不再只陈列于展厅,而是化作生活中的灵动点缀,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新海门人”李春花给出了她的答案。她将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与饰品巧妙融合,让东方雅韵悄然走进日常生活。她这份对传统艺术创新传承的独特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的无限可能……

“这些胸针出自《千里江山图》的局部画面,青绿设色,咫尺间纳山河万千气象;这些出自北宋画家文同的《墨竹图》,浓墨为叶,洗墨为背,写尽君子风骨与虚怀;这些是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里的人物,佳人们顾盼生姿……”7月23日,记者来到李春花的工作室,她向记者一一介绍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李春花是湖南衡阳人,来海门已有十余年。她告诉记者,从小就喜爱画画,小时候家里没条件,后来上了高中,在老师的支持下正式走上了绘画之路,参加了艺考。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目前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海门区美术馆特聘画家。

正是出于自己对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当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送给她一枚宋锦发夹时,她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萌生了制作艺术手作饰品的想法。“我当时第一时间就想到用香云纱来制作,我很喜欢香云纱这种布料,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香云纱上面印有书法、绘画,于是便决定把它们结合起来,创作手工发饰、胸针、镜子等。”李春花告诉记者。

制作过程中,她严格要求每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布料到裁剪,再到缝纫,最后到固定,她既要保证佩戴的牢固与舒适,更要追求艺术表达的精准与意境。“像这一款是张萱《捣练图》里的人物,当初挑选的时候,我前后购入了六匹不同的布料,有些图案清晰度不足,有些光泽感缺失……最终只有这一款,以其无可挑剔的清晰图案、温润如玉的光泽、完美适配发夹尺寸的纤巧人物,赢得了我的心。”李春花介绍。

目前,这些饰品已作为文创产品引入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海门草木书店、新华书店等单位。李春花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带着这些小作品出去摆摊,在近日举办的东布洲国际艺术节上,她的饰品得到了许多人甚至是外国朋友的喜爱。“后续我会继续摆摊,或者参加一些集市,以此来展示我创作的饰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美跟大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李春花告诉记者。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