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队伍才开张,拢共才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舞台上,演员们用海门山歌的形式演绎着《沙家浜》选段,红色经典重现。3月30日,海门山歌艺术剧院“百场红色文化下乡”首场演出走进海门街道滨江花园社区。
“非遗”传党音 入耳入脑又入心
本次演出活动以红色题材为主。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让中华巨龙于世界东方傲然屹立;双人舞《十送红军》重现长征精神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现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男生独唱《映山红》唱出了饱满的爱国热情,唱出了赤诚的爱国之心;小品、乐器演奏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大家表示,从演出中感受到了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不断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历程,传承了红色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充实了……”滨江社区居民朱光明由衷地感慨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作为群众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在我有生之年,也要为党、为社区群众多多服务,发挥自身余热。”
“海门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海门一个靓丽的惠民文化品牌。而红色文艺是重要的精神食粮,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让‘红色文艺’走进寻常百姓家,需要让它与时俱进,融入百姓生活。我们用海门山歌的形式演绎红色经典,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同时,以当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它真真切切地走进人们心里。”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海门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宋卫香说。
让“红色文艺”走进寻常百姓家
3月12日,我区召开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百场红色文化下乡”就是海门结合实际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宋卫香介绍,本次滨江花园的演出,是红色文艺下乡的首场,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他们还将继续深入区镇各地,将“红色文艺”送往海门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传遍江海大地各个角落。
“目前,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山歌剧《圩角河的守望》,该剧以我们本地志愿者张建伟为原型,讲述三代共产党人为了圩角河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振兴美丽乡村的故事。5月份我们将把作品搬上舞台,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宋卫香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激情带动海门百万人民坚定对党的信仰,大家团结一心往前走,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江海人民心向党 奋力开启新时代
邱丹是滨江花园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负责联系社区群众。作为基层工作者,她在与老百姓交流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邱丹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办法总比困难多,学习党史为开拓新的事业、解决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不畏艰难的精神,遇事勤思考、善总结。”邱丹表示,“党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会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把从党史学习教育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作为党员,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能够看到这样一场惠民演出也非常高兴,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增加了动力。我们滨江社区文艺团队也准备了一些文艺节目,在七一前也要进行惠民演出,让我们每个党员更好地为社区服务,要为群众、为百姓多做一些实事,让社区的环境和服务更好。”滨江花园社区党组织书记董春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