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眼下,正值山药种植的黄金时期。在海门区余东镇长圩村的田野上,农户们在春光里忙碌耕耘,通过“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种植山药。
4月7日,记者走进长圩村,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农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山药开沟机、松土机在田间有序穿梭。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范洪江告诉记者:“这些农机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开出的沟笔直规整,为后续的山药种植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率与质量。”
早在2021年,长圩村就踏上了山药种植的探索之路。起初,由于技术匮乏,种植效益并不理想。后在南京农科院的持续帮扶和精心指导下,成功探索出横长山药种植技术。经过数年的实践与优化,这一技术如今已十分成熟,也为长圩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粮食作物相比,长圩村的横长山药优势明显。范洪江举例说:“传统玉米种植,每亩产量约600斤,按每斤1.15元的价格计算,每亩收入约700元。而长圩村的横长山药,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至4000斤,按每斤4元销售,每亩收入可达1.2万元至1.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此外,与传统竖长的山药相比,横长山药采收过程简单便捷,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在种植管理方面,长圩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植前期,村民们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作种植轮、开挖排水沟、整理种植槽,为山药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严格把控种植要点,高度重视排水管理,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并保持不低于10厘米的清芽度,为山药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排水条件。”范洪江说。据了解,长圩村的山药通常在清明过后种植,到霜降时节,也就是10月份往后便可采收,稳定的生长周期也为种植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凭借成熟的种植技术,长圩村去年实现了山药产量与销售的双丰收。如今,长圩村的山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不仅带动了本村村民增收致富,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长圩村党总支副书记黄越飞表示:“未来,长圩村计划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至周边乡村,带动更多百姓参与山药种植,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