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生土长的通东妹子戴娟来说,年前蒸馒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酷爱面食的她远赴山东,将花馍这项传统技艺带回海门,让家乡的老百姓能品尝到不同地区的面食,感受传统技艺中蕴含着的美好祝愿。
1月24日,记者走进戴娟的花馍店,一股浓郁的蔬果香混合着面粉香扑面而来。锦鲤、元宝、苹果、十二生肖等各种造型的花馍摆满了桌子,让人目不暇接,戴娟正忙着整理、包装这些花馍,时不时还要接待上门咨询的客户。“花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也被称为‘面花’‘花糕’,在山东等北方地区,家家户户过春节的时候都会发面蒸花馍。”戴娟告诉记者,如今店里销售的花馍用途广泛,比如结婚、乔迁、贺寿、周岁、开业等,都可以定制不同种类的花馍,“店里销售的花馍虽然色彩鲜艳,但都是用纯天然果蔬汁着色。比如黄色是南瓜汁、绿色是菠菜汁等等,老人小孩都可以吃。”
另一边的操作间内,也是忙得热火朝天,师傅们正在加紧赶制花馍订单,榨汁、和面、分块、揉捏、擀皮、塑型……一块块面团在面点师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小巧的福袋、元宝、葫芦等造型,再经过层层组装变身为造型各异的花馍。
花样馒头制作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费心费力。从发酵、揉面、捏花到蒸制,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益求精。醒馍时要严格掌握时间和温度,确保花馍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蒸制时要控制好火候,才能保证花馍熟透且不变形、不起泡。戴娟是2021年开始学习花馍制作的,一开始是给孩子做辅食,孩子喜欢吃面食,戴娟就想自己做点卡通馒头,便专门跑到山东去学。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戴娟深深爱上了花馍这项非遗技艺,回家后,她反复练习,造型大小、分量难把控就不厌其烦地重复尝试,发酵时间、蒸制的温度也是她不断摸索出来的。
为了迎接蛇年的到来,戴娟特别推出了“发财蛇”“福气蛇”等富有蛇年元素的花馍,灵动可爱的金蛇戴上醒狮帽子,周边搭配金色的元宝,喜气又好看。为了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戴娟将传统的实心花馍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多种馅料,同时还自学拍摄、剪辑短视频,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临近春节,订单更是爆满,每天都要忙到半夜。如今,戴娟的产品不仅在南通地区深受欢迎,还吸引了福建、北京、常州、南京等全国各地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