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进一步明确发展向“实”的目标追求。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坚持实业强区,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勇当跨江融合新示范,并紧扣“12+2”产业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昨日,区发改委主任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区发改委将以打造产业转型、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全省示范标杆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实践,推动全区在跨江融合、现代城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现代文明等领域形成更多‘海门经验’‘海门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我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12+2”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前10个月,12条工业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650多家,应税销售、入库税金占比均超规上企业总体的9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1家;2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集聚企业166家,实现应税销售35.7亿元,今年以来办结技改备案项目7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在助力企业培优做强上有新成效。大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截至10月底,应税销售超10亿元企业15家,达去年全年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培育“小进规”企业79家,其中服务业企业56家,列南通第一。全力推动企业精耕细作。通光电子获评国家级(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振康焊接机电获评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新机器人“机器人智能制造化平台”项目成功入选省级“两业融合”服务业重点项目,实现我区省级“两业融合”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凯盛家纺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益诺思获评2021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优秀服务机构,为南通地区惟一。梦洁家纺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与金呢工程织物共同入选江苏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库。东辰安费诺获评省级智能车间;8家企业成功创建南通市级智能车间,为南通最多。新增13家省星级上云企业;8家企业获评南通市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5个产品获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
下阶段,区发改委将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实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目标,突出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企业、产业、企业家”三维共振为根本举措,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保障,确保到2024年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规模总量实现倍增。构建“12+2”产业链发展格局,落实“八个一”工作机制,围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通过优化主导产业培育、协同创新提升、基础能力升级、开放合作促进等举措,有效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链的统筹布局和区域协同,优化完善“四图五单”,推动各链条实现“挂图作战”。注重企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企业争先晋级评比,构建特别贡献企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规模企业以及小微企业梯次成长良好格局。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机制。鼓励企业走技改创新之路,全年力争新创建6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新认定5个省市级首台(套)产品。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形成“新基建+新经济+新制造”样板,全年力争新建智能车间10家以上。鼓励企业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深度对接合作,推进5G技术在龙头企业融合创新。
紧扣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这两个关键,积极引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深入对接三年繁荣计划,按照南通服务业三年繁荣计划的整体部署,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引导、支持区镇结合发展实际,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探索集群促进机构培育路径,构建支撑集群发展的网络化生态体系。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持续引导服务业企业加速创新转型,加速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提档升级,助力全区服务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着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畅通政企招商渠道,以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或功能机构来海布局为重点,提升楼宇(总部)经济发展质态能级。推动江海商务大厦、大生产业园、东恒盛商务大楼等重点楼宇加快企业招引步伐,不断提升楼宇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