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海门新闻>>正文内容

用心用情,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谢谢那么多关心我的叔叔阿姨,有了你们关怀,才有我现在的快乐生活。”六年级学生小申说起现在的生活时,话语里充满了感激。现在的她,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兴趣广泛,喜欢画画喜欢吹笛子,和以前消极沉闷的她判若两人。前日,区民政局在光华社区开展主题为“党建引领 未保在行动”区级机关第三片区四季度支部活动暨民政局11月主题党日活动,来参加活动的小申高兴地与大家分享这几年来,她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下发生的变化。活动还邀请了其他5名贫困学生,向他们赠送了学习用品。

近年来,我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为契机,大力弘扬张謇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公益理念,构建新体系、打造新格局、展现新作为,一体化推进党建引领、政策宣传、资源整合、解困帮扶、法治保障,系统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健全机制,构建未保工作新体系

据了解,今年全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民政、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教体局等34家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常态化听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实情况,及时研究部署、分析研判、任务交办;同时建立由下属区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研究所属区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重点个案。

另外,区级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下辖11个区镇均建成未保工作站,293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儿童服务点,构建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服务体系。区民政局围绕建制度、强措施、提质效,先后出台《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未保工作任务分工、部门职责、运行机制等,不断健全长效化工作机制。

不断优化,展现服务保护新作为

今年10月15日,区未成年人保护品牌“‘未’你成长,‘护’你同行”揭牌。“‘未’你成长、‘护’你同行”未成年人保护品牌项目,是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健全保护网络、完善政策保障、用好各方平台、组织各类活动、丰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奋力培优未成年人成才土壤。

近年来,我区以未成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紧盯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推动未保工作新热点、新难点问题的解决。通过做实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多部门联动帮扶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坛”“心理阳光工程百校行”“阳光下成长”等活动高频度覆盖全区青少年。同时做实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不仅为全区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还投入500万元建成海门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将法治教育和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相结合,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此外,做实困境儿童保障机制,建立困境儿童帮扶清单、问题清单,拓展救助范围。

整合资源,联动共护成长新模式

小姚今年6岁,因父亲智力残疾,母亲精神残疾,长期得不到良好的养育,无法自主如厕、不会说话,也害怕接触陌生人。在了解到小姚的具体情况后,福利院的社工及时与上级民政部门对接,为已纳为困境儿童的小姚及时办理了入院安置手续。在社工的悉心照料以及残联和儿童康复机构等帮扶下,小姚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该困境儿童保护案例在2021年江苏省民政厅“聚焦困境、童行未来”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近年来,我区不断整合各方资源,统筹社会力量,统筹各成员单位资源,公共信息共建共享,数据档案扎口管理,发挥未保工作的集聚效应,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据介绍,区民政局联合区妇联、区财政局、区残联等部门,为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积极提供帮扶,目前已为2000多人次贫困儿童提供帮扶,累计投入100万元。近五年帮助困难学子530人,累计发放助学款127万元。

此外,还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整合基层人员力量,将社区社会组织、民政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学校老师、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共同纳入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建立困境儿童“多对一”结对帮扶小组,全面打通未保工作基层末梢。“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各方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更需要从自身做起,区民政局作为创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的牵头单位,定当勇于担当、认真履责,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创建工作,为保护未成年人贡献民政力量。”区民政局局长从建军说。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