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海门新闻>>正文内容

都市圈同城化,决定海门未来的战略引领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点击数:

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都市圈同城化作为决定海门未来的战略引领。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全区人民期盼的最美愿景,是凝聚全区发展合力的最大共识,是推动海门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机遇,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明确了都市圈在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因此,要坚持以同城化为方向,推进都市圈在生产力布局、交通网络体系、公共服务供给、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实现协同、融合、共赢,以同城化合力释放都市圈潜能。海门区位优势明显,靠江靠海靠上海,有着“金三角上小浦东”的美誉。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我区抢抓多重机遇,加快跨江融合的脚步,全方位多角度向苏南、向上海靠拢,建成了一批跨江合作园区和平台载体,取得了良好成效。

都市圈同城化,须下好交通等基础设施融合“先手棋”。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时代在变,“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理并没有过时,加速交通设施同城化, 共建便捷畅达都市圈成为共识。当前,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重要站点、交通连接线的规划编制和沿线特色空间塑造,尽快打通重要交通动脉,真正让海门全域融入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都市圈同城化,须演好产业协同发展“重头戏”。随着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的加快建设,临沪区域的协作协同将更加紧密,对优质资源的拼抢也更加激烈。我们要把引项目、引资本、引平台、引人才、引合作作为都市圈同城化的重中之重,扬己所长筑牢差异化竞争优势,围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的发展路径,创新载体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等机制,面向沪苏全面拼抢总部企业战略性布局、制造业企业升级型转移、服务业企业功能性配套、科创成果外溢型转化类项目,全力打造各类优质项目集聚的重要目的地。

都市圈同城化,须创优“软环境”拼出“硬实力”。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都市圈内,同城化最需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或者说是软实力的提高。我们可做的很多,如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实现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无缝、快速接轨;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让更多的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对标沪苏营商环境、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形成异地同城的发展生态,确保各类项目、各类人才在海门能够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