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海门港新区隆重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海门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包场镇镇长陈小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海门港新区近年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成效,向大家作情况介绍。新华网、南通日报、海门日报、海门人民广播电台、海门电视台、企业家代表们参加活动。
陈小锋作情况介绍。
当好“店小二”,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海门港新区以“招商为先、项目为王”为工作导向,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服务项目。
成立了海门港新区招商项目攻坚党支部,深入研究南通66条营商环境举措,精准对接海门77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措施,结合新区实际,明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任务书、时间表和“施工图”。落实了“领导挂帅+专人跟踪”的一项目一专班制度,专班成员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响应企业诉求。
推行了“保姆式”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提供从考察洽谈、评审准入、决策审批、落地服务、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10天公司注册,30天厂房入驻,90天土地开工,“103090”是海门港新区对所有客商的庄严承诺。
政务服务大提速,“高效办成一件事”
海门港新区在“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全科窗口打造、“好差评”机制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
设置综合窗口12个,公安、税务等专窗11个,方便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到一个窗、高效办成所有事。设立项目服务代办专员,靠前服务重特大项目,提供上门服务和“跑帮办”服务,减少企业负担和跑动次数。依托数字应用技术,深入打造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生态环保等数据共享的智慧政务共享分析平台,全面掌控各产业动态、惠企政策、行业数据等相关信息,多维度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及企业实际需求,从而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深化发展,推动服务企业便利化、高效化。
惠企助企出实招,提升服务“软实力”
海门港新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教育、医疗等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和营商环境的民生领域,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海门港新区全力保障好外来企业员工子女就地入学问题,已解决320名企业员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举办首期候鸟伴学之七彩的夏日暑期夏令活动,切实解决新区企业外来务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新建第三人民医院,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每年定期派年轻专业技术人才赴上海、南通等知名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定期邀请上海同济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知名专家学者到医院会诊、手术、讲课等,医院的综合技术实力和水平迅猛提升;在中天、艾郎、燕达等企业设立医疗点,不断满足企业职工医疗需求,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海门港新区深知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本次海门港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旨在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海门港新区是如何以开放的姿态重塑营商环境“气候”,又将怎样向着“气质更佳”“颜值更高”“活力更足”的方向不断迈进。
发布会上,海门港新区相关人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