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区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继续发挥好综合经济部门职能,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扣关键精准发力,强化推进真抓实干,牢牢稳住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抓监测,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持续推动南通“稳增长50条”“支持产业发展50条”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出台海门“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发展有更大牵引力。加快建设“一屏可观”的企业全生命周期监测服务平台,全智能预测,全闭环干预,围绕重点指标找差距、补弱项、挖潜能,切实推动24项南通市月度评估指标、35项GDP核算指标实现“精准卡位、争先进位”,稳住经济运行的基本盘,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强实体,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动能。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六大产业片区”开展分析研判,为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提供支撑。着力培育产业链头部企业,完善“1532”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库,全年培育应税销售超20亿元企业1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确保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400亿元。强化数字赋能,充实产业数字发展“智库”,举办数字经济大会,全年实施“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400家,新增上云企业20家、智能车间10个。
扩投资,着力积蓄经济发展后劲。抢抓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力争更多的项目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企业专项债等各类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7%。深化“亩均论英雄”理念,加快推进空间再造,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航钛合金、中超特种电缆等省市级重大项目快投资,快达产,力争三季度全部开工建设。
优服务,着力增强经济发展信心。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机制、长效化领导挂钩机制、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清单化企业问题诉解机制、典型化宣传推广机制五大企业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动,打通为企业精准服务、排忧纾困的“快车道”,切实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着力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保障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的用能用电需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管理和价格监测,确保供应充足、价格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