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前日,海门街道陶港村新型合作农场的水稻田内机声隆隆,4台联合收割机奔波在金灿灿的田间,切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
陶港村新型合作农场主要从事稻麦轮作,今年水稻共种植了370亩。作为全区较早开始水稻收割的粮食种植主体,陶港村坚持不误农时,每到稻麦播种或收获的茬口都按时推进,确保及时收获才是丰收的前提。在品种选择上,陶港村今年特意选用了南粳9108,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抗病、抗倒伏,便于管理,而且口感上又与南粳5055、南粳46等知名品种不相上下。“往年水稻,我们都是机器直播的,感觉很方便;今年特意改为机插秧形式,虽然多了点步骤,但从目前的收获情况来看,产量明显提升了,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陶港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建忠说。
随着陶港村率先开镰,我区的水稻丰收大幕正式开启。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全区各地将随处可见收割机忙碌的身影,再过不久,广大市民就有新米品尝了。从农业部门田间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区11万亩水稻亩产在600公斤以上,较去年稳中有增,新米价格将与去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