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余东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为民、利民、惠民”的初衷,坚持把准群众脉搏,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坚持励“心”谋创建,不断厚植文明沃土,让“文明之花”在千年古镇肆意绽放。
余东镇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涵建设,努力实现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质效提升,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文明实践站,富民村、土地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选“南通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积极打造“乡音微聊会”“梨园红课堂”等特色理论宣讲品牌,遴选培育一批本地名嘴组成特色宣讲队,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拿“百姓话”传播“身边事”,通过方言俗语、红色戏曲等具有余东特色的方式帮助百姓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农村舆论高地,筑牢信仰之基。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四民’空间”“和美土地堂”等19个村级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一村一品”志愿品牌新格局,织密古镇景点、余东剧场、党群服务中心、希诺商学院等志愿服务“小阵地”,传承盐商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画卷。
余东镇始终坚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满足群众需求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做好凝聚民心、温暖人心的“加减法”,把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作为评判文明创建的根本标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文明创建与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农村户厕改造、雨水管网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一点一滴的有形变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创建“温度”、分享创建“红利”。重点聚焦突出问题整治。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针对环境卫生中的“脏”,镇容秩序中的“乱”,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畅通行动,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镇容秩序,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余东镇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定期组织集中义诊、社保卡更换、“一老一小”关爱慰问、文艺演出、电影下乡等丰富多样的惠民活动,紧扣重大节日时点,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文明祭祀”“新春送万福”等主题活动,用居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寓教于乐,把精神文化食粮和欢声笑语送到千家万户,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余东镇坚持注重价值引领,突出情感认同,深入开展践行文明乡风实践活动,为文明创建增效赋能。大力打造乡村景观小品,推动公益广告全覆盖,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助人为乐、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等主要内容,潜移默化传播文明理念,传递道德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在19个村(居)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美德,抵制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深入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婚事新办、丧事从简的新风尚。坚持常态化面向广大村民群众、面向各行各业挖掘道德典型人物,发现群众身边的“平凡善举”。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农民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选树“拿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学习榜样。坚持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在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公共场所设置道德模范宣传栏,利用凤城余东公众号传播辖区内的好人好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