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实施产业倍增行动,今年力争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50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
开发区产业倍增行动坚持产业导向,做强高技术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充分发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的优势,加快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邮轮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收相关企业加入创新联盟,依托邮轮配套产业园建好海工装备扩展基地,用好岸线土地,支持上海建工钢构、海新重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招引半导体产业的龙头、全链需求企业,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运行等配套工作,启动建设半导体产业园。依托平谦国际、东久等专业园区大力招引外资、上市公司,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全年摸排培育20家应税销售达10亿元企业,2家应税销售达30亿元企业,1家应税销售达70亿元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升规总量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全年完成小微企业进规模50家。
产业倍增行动是开发区“大发展”攻坚指挥部实施的五大行动之一。开发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提升经济工作的组织运筹、攻坚能力,最近专门成立“大发展”攻坚指挥部,确立了五大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清理专项行动。与去年完成的70余家企业、2882.1亩低效用地中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企业签订低效用地协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走访调研海门街道、滨江街道片区企业,地毯式摸排企业闲置厂房并统一登记管理。加大前延后伸企业注册力度,为企业进规打好基础。
服务企业上市专项行动。建立企业上市梯队,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组建“白名单”,一对一服务上市或挂牌企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政策扶持。完成万高药业、大艺科技报会,力争实现企业上市新的突破。
专精特新、智改数转行动。建立从小微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发展培育机制,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全年新增10家省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鼓励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增强发展效能,全年新增省级、市级智能车间2家,培育省级、市级星级上云企业10家,完成40个企业“智改数转”项目。
自贸联创改革行动。加快建设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立领导小组,在评价机制、协同机制、国际园区合作、涉外知识产权、金融业态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深化行政服务拿地即开工、区域评估成果共享、集群注册登记等首创做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行涉企事项“柔性服务”,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实现线上“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多部门并行办结,各环节“分钟制”管理,形成全链审批服务模式。实施全员挂钩服务企业、副科职以上干部挂钩服务重点企业、领导深度调研大企业制度和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丰富企业家座谈会、商会行业小组会、外商俱乐部等政企互动平台。在实体化运行企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企业运行检测平台,开通线上“海门开发区微平台”公众号“企业服务”“平台公寓”“招商引资”板块,在线受理企业诉求、发布招聘信息,集成显示平台载体、企业租赁、人才公寓“热力地图”。